很多农村的婚丧嫁娶,都会邀请乐手演奏,从头唱到尾。为什么?
农村有很多很奇怪的习俗,现在的人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已经流传下来,成为固定的习俗。就像农村的葬礼一样,那些吹唢呐的“乐手”需要提前请来,然后从葬礼开始一直吹到结束,期间会有休息。
可能现在有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葬礼后放音乐?这不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被邀请参加葬礼的人大多有固定的节奏,简称哀乐。
我觉得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给这些特定的“音乐人”起一个名字是非常合适的。他们被称为吹魔。为什么这么说?虽然也是乐队表演的一种形式,但与正宗乐队相比,收入少得可怜,地位也相对较低,所以被人笑称“穷得像鬼”。恶魔这个词其实是从一个谐音演变而来的,就是古代所谓的龟兹,并不是一个讽刺的名字。
他们演奏的音乐是为了送别离开的人,而这种送别方式现在已经在农村流行,这可能也是体现孝道的一部分,自始至终。
然后到了婚姻,就不一样了。结婚一般会放欢快的音乐,而且,呃,现在有条件的家庭会请所谓的驻唱,其实就是一些收费较低的歌手,然后搭建一个平台在上面唱歌跳舞,看起来极其无聊。反正我觉得这种固定的传统习俗不会在近几年消失,可能会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