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有哪些分类?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流行于中国北方省份汉族农村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讲,秧歌是指表演这种艺术形式时所唱的歌曲,即作为舞蹈歌曲的“秧歌调”。秧歌曲调的体裁多为小调,少数为具有说唱特色的地方曲艺和地方戏曲唱腔。例如,中国东北的秧歌,俗称“秧歌刘孜”,是在秧歌表演开始时唱的。有《闹五更》、《放风筝》、《茉莉花》等几十首常用曲调,还有《王婆骂鸡》、《看见大缸了》、《看盲人灯》、《张生打莺莺》等十余首说唱歌曲。河北秧歌调,俗称“秧歌瘦子”,流行于冀东地区,有几十首曲目,其中大部分是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在冀中地区流传的曲目有50多首。代表曲目有《借女儿的孝心》《崔广瑞的柴火》,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河北西部张家口流传的曲调复杂,当地有“九调十八调”之说。音乐风格简单抒情。山东秧歌以流传于北方平原的“鼓子秧歌”和流传于胶东半岛的“胶州秧歌”、“海阳秧歌”为代表。鼓秧歌是一首说唱歌曲,有《大观灯》、《真相》、《鸳鸯戏老雕》等曲目,诙谐幽默。胶州秧歌调吸收地方戏曲唱腔较多,常用【南宫】、【东坡】、【口腔】、【达波调】等曲调,以故事情节唱出主题,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闹学堂》、《寻亲》,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海阳秧歌曲调以当地民间曲调为主,如小售货员、卖油的、小罗、小妹妹做梦等。,其音乐风格活泼明快。山西的秧歌曲调以晋中秧歌和晋东南秧歌为代表。晋中秧歌的曲调多为地方小调,有数百首曲目,如《卖烧土》、《走西口》、《十二月》、《绣花鞋》、《小跑》等。音乐风格粗犷豪放。晋东南秧歌曲调接近戏曲唱腔,曲调已分为快板、慢板、哭腔,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陕西秧歌的曲调大多来源于“县鄂腔”,如岗调、引牛丝、对花、打秋千、放牛娃等。,伴有板胡拖腔,音乐风格与地方戏曲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