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概论:鼓书特色
鼓词也叫鼓歌或鼓书。歌者以鼓、板为伴奏,俗称大鼓。这种音乐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如木鼓、西河鼓、乐亭鼓、景云鼓、梅花鼓、唐山鼓、JD.COM鼓、辽宁东北鼓、山东梨花鼓、胶东鼓、山西上党鼓、太原鼓等。此外,在南方还有安徽淮北鼓、湖南长沙鼓、湖北鼓、浙江温州鼓祠等不同的鼓种。
鼓词的旋律来源虽然与古代词牌音乐有关,但更多的是来自民间音乐。比如温州鼓乐,始于明代,由里弄的歌曲和歌词组成,北方的很多鼓,多是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卖货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鼓词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和对唱。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个人自己鼓板伴奏的独奏者,也有人伴奏。常用的乐器有大三弦、胡俟、琵琶和扬琴。早期的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等,可以连续唱上几十天。清中叶以后,“段二书”的形式逐渐出现,讲的部分大大减少,以唱为主。这种“段二书”通常由引语-正文-结尾结构和引言组成。为了使咏叹调紧凑,有些在音乐趋于高潮后立即停止,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