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音乐
《白毛女》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同名歌剧、电影、京剧、舞剧成为各艺术门类中的优秀作品。
1945年,西北野战服务总队从晋察冀前线回到延安,带回了一本关于20世纪40年代初流行于河北阜平的“白发仙女”传说的记录书。其内容描述了一个被地主迫害的农村姑娘独自逃入深山,在窑洞里坚持生活多年。因为缺少阳光和盐分,她全身变白,又因为她偷了庙里的果子,被附近的村民称为“白发仙女”。后来,在八路军的帮助下,她被解放了。这是白毛女的原始背景。
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五幕歌剧《白毛女》问世,同年4月在中国七大公演。贺敬之和丁毅作词,凯尔、张璐、瞿伟、桓治、项羽、陈子和刘驰作曲。该剧深刻阐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在延安演出了30多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65438年至0946年,他们来到张家口继续演出,并根据群众意见对剧本进行了重要修改。此后日臻完善,但《白毛女》迅速流传到国统区,受到进步文艺界的高度赞扬。剧情大意如下:1935年除夕,河北杨各庄贫农杨白劳外出躲债。回国后,他被地主逼死,他的女儿先被黄家抢走,后被强奸。王是的未婚夫,他打了走狗穆仁之,投奔八路军。在儿即将被卖掉的时候,她在张大妈的帮助下逃到了深山里。经过三年的努力,她的头发变白了...1938年春,大春的军队来到杨各庄,救了Xi二,报了仇。
在《白毛女》原著中,Xi的形象一度保留了更多旧观念的痕迹。当她被侮辱并怀孕后,她对黄产生了幻想。对于这样的地块是否应该保留存在争议。在演出过程中,我们不断听取群众的意见。有同志指出,Xi儿忘记杀父之仇,幻想委身于黄世仁,不符合人物发展的逻辑。群众的意见使剧作家从Xi的《洱》中删除了这些思想杂质,使这个形象更加完整和美好。在65438到0946的张家口演出中,加入了赵老汉关于红军的故事,把农民的反抗和党的影响联系起来,整部剧也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春、达索痛打穆仁之,在赵老汉的指导下投奔红军,杨格村解放后回到家乡进行反霸斗争。在原剧中,第四幕有一段关于Xi耳洞生活的情节叙事,因与主题关联不大而被延迟。很多剧团干脆不演了,作者最后把这一幕全删了。
应该说,就文学结构而言,《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大胆的浪漫主义手法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范例。该剧从前半部分的现实主义到后半部分的浪漫主义的过渡,既体现了作者的集体智慧,也反映了《白毛女》在加工和修改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基调。
这部剧采用了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歌剧音乐,借鉴了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它是在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民族歌剧的基石。作者用河北民歌《庆阳传》欢快的曲调,表达了Xi儿的天真与期待。用深沉低沉的山西民歌《采麦根》的旋律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大白菜》来表达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苦闷心情;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来突出Xi儿不屈不挠、复仇心切的情绪,是在民间音乐土壤上诞生的永恒旋律。
该剧在表演上的突出特点是借鉴了古典戏曲中唱、念、道白相结合的传统。人物通过唱歌来介绍自己,很多地方也用独白来描述事件的过程,人物之间的对话采用戏剧的表现方式。
这部剧在1950被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拍成了专题片。由华水、王斌、杨润申改编,田华、李百万、陈强主演。该片获文化部优秀电影一等奖1957;1951获得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该剧京剧版创作于1958,由马和范改编,在中国京剧院演出,由李、、、、主演。这部剧是最早尝试用唱、做、读、演京剧来表现现代题材的作品之一,并取得了许多指导性的突破。李饰演的,穿着摩登的衣服,粘着胡子,说着押韵的话,唱着【黄儿】,翻着头发,甩出一个僵尸,却并不生硬笨拙。杜近芳扮演的Xi·尔谈到了白静。虽然她唱的是【西皮】、【黄儿】、【高拍子】,但却是情真意切,声情并茂,滑行、踩踏、翻风筝等节目技巧的灵活运用无不自然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
燕明京剧团还有一部演出用书,比中国京剧院稍早,由赵燕侠主演。四大学生之一的奚晓波也排练过这部剧。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舞蹈学校1965推出的民族舞剧经典剧目,被确定为文革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艺术指导黄,编舞,傅爱娣,程和林,主演(,顾霞美,),凌桂明和董希林。它保留了原著中的基本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成功地浓缩了情节,并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动作,将其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