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教案。

第一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第二,通过欣赏《捣固之歌》感受劳动歌曲的音色和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首先,唱歌。

第二,了解民谣。

第三,欣赏《捣固歌》。

1,老师展示一下。(略)

2.听听钢琴演奏的旋律。

3.和秦一起轻声唱。

4、引导气息的运用,歌唱要灵活、有力、吐字清晰。

坐姿提醒:坐在凳子的前半部分。站起来。

气息:用小腹的力量支撑声音。轻,但不等于虚。

1,板书:民谣。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民歌和他们所知道的民歌。

2.教师介绍: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歌曲。它们往往通过口头演唱的方式在一些地区流传,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风味。

3.写在黑板上的民歌类型:劳动歌曲、民歌和小调。

4.学生看书,像老师一样介绍“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一种民歌,是在体力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曲调粗犷有力。

1.展示图片,理解夯实的意思。

2.首先听一听,感受一下。

3.讨论其特征:

(1),节奏:紧密配合临产的节奏。有点类似于劳动的呐喊。

(2)语气:粗犷有力,起到“力量”的作用。

(3)、演唱形式:一人领众。

4.再听一遍,再次感受劳动歌的上述特点。随着音乐做一个夯实的动作。

5.跟着录音学唱歌。

比较谁学得最好。有没有表现出夯击的力度和节奏,老师表扬感觉好的同学。

第四,口琴练习。

6.性能。

(1),大家以“领和”的形式演唱。

(2)分组表演。

1,习题1

5个音阶。

2、关键引导音准确干净。

3.练习曲。

课后总结

研究的主题或问题

第二课:劳动号子

教学目标

首先,学习简单的两声部合唱。

第三,初步学习《升起帐篷》这首歌。

教学过程

首先,听和唱。

第二,唱歌。

第四,学唱《帐篷》。

第四,口琴练习。

听老师弹三度双音。老师说其中一个音调。请告诉学生另一首是什么,并唱出来。

(1),模特唱歌中的声音()。

(2)合唱。

(3)唱,听。

1,显示:(略)。

2.学会唱出每一个声音。

3.轻轻地唱。

4.合唱平衡与气息运用指导。

1,展示三个节奏来练习。(略)

2.第一次听录音,感受到粗犷有力的情绪。

3.学会齐声歌唱。

4.用声音练习合唱部分。

轻声练习。

四拍结束,要唱够,逐渐唱,老师要指导气息的运用。

5.巩固唱功练习。

6.学唱歌词。

7、引导气息下沉,缓慢有力。

1,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2.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3.统一练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