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音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独特的美国风格,取得了与西方国家音乐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各个民族或种族的音乐,也有欧洲音乐家从欧洲各国带来的专业音乐。经过长时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他们促进了美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16-18世纪的印度唱法主要用于劳动、婚丧嫁娶、备战等场合,配以鼓等打击乐器,音调简单,具有独特性。16世纪以后,随着各国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自己的音乐文化。经过激烈的竞争,英国人终于在北美大陆取得了优势。所以英国音乐对美国音乐的影响最大,为美国音乐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奴被贩卖到北美。非洲黑人热爱音乐,习惯边工作边唱歌。黑人音乐动人的曲调和独特的切分音节奏对美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640年,马萨诸塞州出版了《海湾诗集》,这是北美出版的第1本书。18世纪初,为了提高歌唱水平,许多牧师著书指导歌唱。同时,随着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渐繁荣,世俗音乐开始活跃起来。小提琴、吉他、哈珀·赛科德等欧洲乐器开始流行,出现了专业的音乐家。1731年,1演唱会在波士顿举行。通常的音乐会节目包括爱国歌曲、歌剧咏叹调、传统民歌等。,有时还有一些有标题或无标题的器乐作品。在此基础上,第一个美国出生的!批量作曲家。与欧洲音乐相比,当时美国作曲家的作品被认为是不成熟的。19-20世纪初19,许多欧洲音乐家来到美国,他们带来了远比美国先进的音乐水平和技巧。1848年欧洲革命后,大批德国音乐家移居美国。他们明显改变了习惯了赞美诗的美国人的音乐品味,也给美国年轻作曲家的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南北战争后,美国的音乐生活更加活跃,一些重要的音乐团体相继成立,如大都会歌剧院(1881)、波士顿交响乐团(1881)。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作曲家。他们把美国音乐提高到了欧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原创性,有明显的模仿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麦克道尔(E. mcdowell),他被认为是美国第1位获得国际声誉的作曲家。虽然几乎所有的美国作曲家都遵循欧洲风格,但歌曲作者S.C .福斯特却用非裔美国人的音乐进行创作。他的很多歌曲都是为当时流行的“黑人剧团”(白人伪装成黑人,其成员被称为吟游诗人)创作的。然而,真正的非裔美国人的音乐并没有得到重视,他们只是在黑人中传播和发展。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主要类型有灵魂曲、蓝调和劳动曲。19年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摆脱德国音乐控制的新趋势。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892-1895受邀担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他建议美国作曲家将美国印第安和黑人音乐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一些作曲家转向法国音乐,他们的作品与印象主义密切相关。另一位作曲家C.E. Ives正在独自探索美国化的音乐语言。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他被认为是美国老一辈最著名的作曲家。20世纪20年代,公众舆论鼓励美国作曲家创作具有美国风格和特点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党派的支持下,为美国民族主义音乐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为美国音乐赢得了与欧洲国家不相上下的地位。在巴黎师从法国作曲家布朗热(N. boulanger)的科普兰(A. Copland)、哈里斯(R. Harris)、普雷斯顿(W. Preston)、汤姆森(V. Thomson)和塞申斯(r . Sessions)(1896-),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美国音乐语言与西方一流的作曲技巧结合起来。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如舒曼,巴伯和贝塔斯曼,继承了他们的道路。这些年轻的作曲家大多是在中国受训的。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美国音乐不仅仅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音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出现了一个新的现代音乐流派。即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实验的性质。最重要的实验主义者是E. Varese,1915定居美国的法国作曲家。与此同时,美国流行音乐空前发展。尤其是由黑人音乐蓝调和拉格泰姆演变而来的爵士音乐风靡全国。具有独立美国风格的音乐剧(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是在欧洲轻歌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流行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著名的音乐作曲家有r .罗杰斯(1902-1979)、g .格什温、贝塔斯曼等。纳粹政权的出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许多著名的欧洲作曲家带到了美国,如p .欣德米特、b .巴托克、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d .米月。他们给美国音乐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新影响。美国已经成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中心。美国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不再被重视,许多美国作曲家的作品与欧洲音乐在风格上的差异几乎消失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音乐变得更加多样化。虽然有些作曲家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但是吸引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层出不穷的新音乐流派,以J凯奇为代表。在流行音乐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品种。从布鲁斯和其他音乐发展而来的摇滚乐在全国都很流行,爵士音乐退居二线。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有e .普雷斯利(1935—1977),民谣的著名歌手有b .迪伦(1941-)。70年代以后,摇滚乐的热潮逐渐消退,各种流行音乐相互影响,风格趋于综合。最著名的流行歌手是m·杰克逊(1958-)。在音乐表演方面,美国往往因为拥有世界级的指挥家、独奏者和歌剧演唱家而达到很高的水平。美国交响乐团占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士顿、芝加哥、克利夫兰、纽约和费城的交响乐团都享有国际声誉。
东方音乐讲究音色,西方音乐讲究节奏!
因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根植于文化的,没有某个地域的文化作为基础,可能很难产生音乐,而且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音乐注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功能张力上,西方音乐强调娱乐、技巧、推陈出新,而中国音乐强调自娱、情与味、雅与俗。在审美形式上,西方音乐追求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烈、音响效果的厚重,而中国音乐追求韵味的深刻、表现的强烈、余韵悠长的空灵空灵音响效果。在表现形式上,西方音乐注重乐音的固定、织体的网状结构和节奏的规整,而中国音乐注重乐音的变化、织体的单线延伸和节奏的灵活。(1)看上面总结的东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是针对古典音乐,因为现代因社。
会融合,在快速消费的今天,我们接收到更多的流行音乐,无论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趋于流行。Pop就是脱离固定的区域,呈现整个世界的融合,比如来自西方的摇滚。在东方音乐人的手中,加入了东方元素,有了东方摇滚。有很多中英文歌曲的翻唱,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这首歌是原创还是外国的。但是,听古典音乐似乎特别容易区分。虽然我不知道音乐形式和曲调有什么不同,但即使我不知道中国和西方的音乐结构,我也能分辨出音乐中透露的感情是来自中国还是外国。这大概就是古典音乐的魅力吧。
情感上,我觉得西方音乐宏大,适合表现宏大的场景和深刻的思想,东方音乐细致,适合细腻的情感和孤独的思想。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西方音乐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注重情感和音韵,而西方音乐注重音乐本身的和谐;中国的音乐发展是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而西方音乐发展的特点是块状结构和阶段性;中国的音乐体现为简单的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跨越三维织体思维,更注重和声;中国的音乐语言是心理性的,略显正式,高度可变,结构开放,而两岸的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封闭。中国的音乐很好很美,
不足之处
1,流派。
流行音乐比器乐更注重歌曲。以“爱情”为主题的情歌占了很大篇幅,但描写人生伦理、人生理想、思念故乡、讽刺批判社会制度的内容却很少。器乐作品多为舞曲和编曲,形式风格单一,贫乏。
2.歌词。
总的来说,流行音乐缺乏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风格美等特征,具体再现性、情感指向性、理性确定性不明确。语言贫乏,歌词老化,歌词创作缺乏个性,公式化、概念化痕迹严重。有些歌词虽然有一定的个性,但过于强势,缺乏一定的群体性,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从内容上来说,宣扬爱情的低俗歌词多,歌颂或揭露现实生活的少。词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影响到歌曲的风格、格调和基调。除此之外,很多歌词还刻意追求曲折,把普通的词变成奇怪的扭曲的词,意犹未尽,让人一头雾水。
3.情感方面。
流行音乐创作者往往将情感纳入统一模型,牵强附会地渲染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很多时候,对流行音乐的过度追求,使得流行音乐缺乏意蕴和深度,缺乏真实感,过于热衷于外在的,有时近乎人为的情感宣泄。很多流行音乐表现的都是对生活的感悟,大部分都是呻吟一样的假痛,感叹自己对生活和事业没有追求,消极颓废。
4.调性和语气。
在流行音乐中,大小调式或调式被广泛使用,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筝和尚调式尤为少见。由于调式的限制,有许多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宫调式和于调式,也有少数调式,如雅乐调式、调式和混合调式。所以在调性方面,流行音乐往往长时间在一个调性上进行,单调乏味,或者频繁转音,造成调性混乱。即使调转,同宫制的调多,同主音不同主音系列的调少;音乐中主调和从属调的对比多,其他调的对比少;同音字系中多见调式交替,非同音字系中较少见。
音色是音乐的“格调”和“韵味”,是除了节奏之外最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