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奥尔加诺是西方最早记录的复调音乐。9-14世纪,奥尔加农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五种形态,即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变体、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花奥尔加农和迪斯科。
(1)平行器官:
附在圣咏旋律底部的是与之完全平行的部分,一般相隔四五度。这部分叫奥尔加农部分,这种形式也叫平行奥尔加农。
(2)改良的平行器官:
从11世纪开始,出现了平行奥尔加农变体,也是以圣歌的旋律为基础。不同的是,附加的声部和圣咏是从谐音开始,然后斜向移动,到第四级后再平行移动,最后通过斜向移动融合成谐音。
(3)游离或反向器官:
大约盛行于11世纪。这种形式的奥尔加农把原来的圣咏作为固定的旋律,放在低音里。它上面的附加声部不仅与低音平行或斜向运行,而且往往形成声调的反向。
④花唱奥尔加·侬(melismatic organum):
大约在12世纪,欧加农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本只出现在底部的附加声部移到了顶部,与低音声部形成了音到音的关系。低音号子中的单音被拉长,弱化了旋律感,而顶部附加的声部成为主旋律,跳跃而即兴,与下方庄严肃穆的号子旋律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就形成了花唱风格的华丽Olganon。
在这个Olganon中,上面的附加声部变成了有旋律的声部,而缓慢的圣咏旋律变成了衬托上面旋律的低音级数,称为“男高音”。
(5)区别:
当华丽的欧加农出现的时候,旋律圣歌的每一个音符都被画得越来越长,圣歌的歌词被肢解,拉丁语原有的节奏感也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教会乐师开始将音阶分为长(扬)、短(抑)六种节奏模式,并用它来组织华丽的欧加农的上半部,以增强旋律的节奏感和规律性。当旋律声部也按节奏模式组织时,上、下声部往往几乎同时形成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风格称为Discante风格。Disconte在他的发展中有几种解释,但大多数通常与Olganon有关。
2.圣母院复调音乐的发展。
13世纪前后,圣母音乐学院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时,一种新的复调形式——conduct us出现了。其主要特点是:①采用分段歌曲的形式,不再依赖于圣歌,放弃圣歌的固定旋律,以自己的旋律为基础;(2)包括二至四部,通常为三部,一般采用双内容的节奏类型;③每个声部都是用拉丁文唱的;④ Contektus的歌词是自由的,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3.从克洛苏拉到文婧葛的发展。
(1)克劳苏拉:宋的前身。Cloursula这个词的原意是“句子”和“段落”,是崇拜中的音乐片段。创造克洛苏拉的最初目的是用它来代替崇拜中的同一个圣人。
单声部或多声部片段的咏唱,故又称为“代替克洛苏拉”。它的最低声部通常是格里高利圣咏的形式,有三四个声部,大部分是两部复调,属于创作风格上以德尚为特色的圣母复调风格。后来克劳苏拉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复调体裁,成为13世纪最流行的复调形式,成为经典歌曲的前身。
Motet:盛行于13世纪后期的一种无伴奏复调音乐。它是在两部分的Cloursul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本两部曲Cloursula的上半部没有歌词,后来有人填了歌词。这种上半部分有歌词的Cloursula是经典歌曲。13世纪,最典型的经典歌曲有三个部分,并且存在“歌词复杂”的现象:即圣歌旋律部分的拉丁歌词与上两部分的法语歌词混合在一起,两个歌词所表达的内容通常是不同的。
③弗朗科特·文婧·葛和皮埃特罗·文婧·葛:
早期的古典歌曲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低音,上两部节奏基本一致。到了13世纪下半叶,古典歌曲的旋律逐渐变宽,上三分之一部分节奏比较紧,中二分之一部分介于两者之间,形成上密下疏的状态,声部对比明显。它是以代表人物弗兰柯的名字命名的,被称为弗兰柯古典歌曲。
13结尾,有人把弗兰科特的经典歌曲推到了极限:上声更活跃,像快速朗诵,速度极快。这类经典歌曲以代表人物彼得罗命名,被称为彼得罗经典歌曲。
经典歌曲的出现促进了作曲家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这种体裁一直流行到16世纪。
三、什么是conductus?
出现于11-12世纪的《康泰图斯》,是一种一个声音的抒情歌曲,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一首独唱歌曲,《康泰塔斯》的主要特点是:其音乐不是由圣咏创作的,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为重复而具有分段歌曲的特征。
12-13世纪前后,复调音乐的发展形式康泰图斯出现在圣母音乐学校。其主要特点是:①分段歌曲的形式不再依赖于圣歌,它放弃了圣歌的固定旋律,以自己的旋律为基础;(2)包括二至四部,通常为三部,一般采用双内容的节奏类型;③每个声部都是用拉丁文唱的;④ Contektus的歌词是自由的,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四、什么是佳能?
大炮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是建立在不断模仿的基础上的。当一部分还没有结束,另一部分就开始模仿了。在卡农中,第一声部叫“proposta”,模仿声部叫“risposta”。正典通常由两个或四个部分组成,模仿部分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入。早期的卡农流派有罗塔、卡奇亚、凯奇,福格成为14-17世纪的卡农称号。
5.圣母音乐学院对音乐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圣母院音乐学校是指12和13世纪在巴黎圣母院产生的音乐学校。音乐学院的主要贡献是:
第一,它是中世纪后期复调音乐最具活力的中心,复调音乐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最为精湛。
其次,复调节奏的记谱法最为完善和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第三,在“奥尔加农”复调音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华丽的奥尔加农和不连续的特点,越来越多的音符在高音二声部唱出,而低音固定旋律声部的每一个音符都被无限延长,所以在演唱时需要几个人轮流换气。下面厚实的支撑和上面飘动的旋律形成了一种空灵感,似乎与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塔楼相呼应。这种变化使音乐更加丰富和立体,也更加神秘。
《圣母院》有两位重要的复调作曲家:莱昂南和佩罗京。他们是已知的最早的中世纪作曲家。列奥尼乌斯(约1135-1200)以擅长写华丽的奥尔加农而闻名,他写了《奥尔加农全集》,华丽的奥尔加农流派在他手中达到顶峰。佩罗丁(约1160-1205或1225)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迪桑特身上,他创作了多部三声部或四声部的复调作品,为声至声作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