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化学效应的举例

电解,电镀,电离等就属于电流的化学效应的例子。

碘化钾溶液在通电后发生化学变化,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时,在两极会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所谓电流的化学效应

水的组成与分解

组成:

氢气燃烧可产生水

氢与氧组成水

分解:

接於电池两极的金属导线於水中生气泡

水被电流分解为氢与氧

电解

利用电能,以引起分解的化学反应

装置:

原理:正离子移向负极得电子而析出

负离子移向正极失电子而成中性原子析出

水的电解

注意事项:

针头与铜线以绝缘胶带缠紧是防气泡从铜线冒出

纯水极难电解故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帮助导电.

试管内不能有空气

装置(一)

水的电解装置(二)

水的电解观察

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其高度比为2:1 体积比为2:1

两极的极棒愈靠近,电解产生气泡的速率愈快.

负极的气体会使点燃的火柴产生爆鸣声

氢之可燃性

正极的气体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之助燃性

化合物与化学变化

水的电解讨论

电解时,水中OH–离子移向正极,故正极可收集到氧气;H+移向负极,故负极可收集到氢气.

反应式:

负极:H++e- H2

正极:2OH– O2+2H++4e-

总反应:2H2O 2H2+O2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定比定律

硫酸铜水溶液的电解

以碳棒做电极,因其稳定而不参与化学反应

硫酸铜於水中解离:2CuSO4→2Cu2++SO42–

铜离子移向负极得电子而析出红色铜

碳棒质量增加,溶液中Cu2+减少,故蓝色逐渐便淡

水比硫酸根离子易失电子,故正极是电解水的反应而生氧气与H+ pH值降低

硫酸铜水溶液电解装置

反应式:

负极:2Cu2++4e–→2Cu

正极:2H2O→4H++O2+4e–

总反应:

2Cu2++2H2O→2Cu+O2+4H+

这就是我们喝的水吗

是否曾被卖净水器的推销员以家中的水来电解,而被电解水中出现黄色与绿色的各种污秽不堪的悬浮物所吓到呢

事实上∶

其以铁作正极而发生氧化反应,会产生有色的金属离子或金屑错离子: Fe→Fe2++2e-或Fe→Fe3++3e-

而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碱性物质,可与铝电极生之铝离子产生胶状物质:2H2O+2e-→H2+2OH-

2Al+2OH-+6H2O→2A1(OH)4-+3H2

故有色污染物来自铁棒,胶状悬浮物来自铝棒,

电镀

电镀∶利用电解反应,将一种金属镀於另一种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金属外壳

原理∶利用电解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会在负极接受电子而析出

反应∶

正极:欲镀金属M M++e-

负极∶被镀物表面做M++e- M

故用含M+之溶液作电镀液

电镀的图解

电镀实例一

铁质钥匙镀上铜

正极:Cu→Cu2++2e–

负极:Cu2++2e–→Cu

全反应:

Cu(正极)→Cu(负极)

电镀液:硫酸铜溶液

电镀实例二

铜板镀银

正极:Ag→Ag2++2e

负极:Ag2++2e–→A

全反应:

Ag(正极) Ag(负极)

电镀液:银氰化钾溶液

讨论

溶液中金属离子在负极获得电子而析出,故负极重量增加,且受温度,电流强度及电镀液浓度影响其薄膜的均匀坚实

正极金属溶解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中,故正极重量减少

正极减少的质量等於负极增加的质量,故电镀液的离子浓度不变.

用砂纸磨去锈斑,以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去油污,因其造成导电不良

电镀后,被镀物体先以蒸馏水冲洗,再以丙酮洗净,因丙酮为一种极易挥发的溶剂,故有助於加速乾燥硬化.

电镀的功用,污染,处理

功用:

防止生锈:能使电镀层内的金属与空气,水分隔绝,以免生锈.

增加美观:能使物体表面光滑明亮.

提炼纯金属:粗铜中含金银锌等杂质,故将粗铜放於正极以电解出纯铜於负极

磨光金属表面:因正极金属在通电过程中,都由突出部份先被电解融化,故可使金属表面变光滑 电镀的污染,处理

电镀工业的废弃物可能含有铜,铬,锌等重金属,浓度高时都有毒性.对环境造成很严重污染.

镀银的电镀液中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含CN–),必须加以处理才能排放.

民国75年4月间的二仁溪河口绿牡蛎事件,就是二仁溪上游电镀业者随意排放电镀废弃液的结果,造成铜离子的污染.通常可在铜离子水溶液中加入钢丝绒,使其反应,析出金属铜.

化合物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原分子发生改变产生新分子,性质也改变了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新物质

与其成分元素的性质完全不同

必须用化学变化来分解出他的成分

是一种纯物质,具有一定熔点与沸点.

水电解后产生氢和氧.其三种性质完全不同,故水的电解是一种化学变化.

定比定律

定比定律:组成化合物的各种元素之间,其质量比恒为一定值.

Ex:H2O含H,O质量比为1:8;CO2含CO质量比为3:8

故不论用何种方法得知化合物,其成分元素质量比恒保持定值

Ex:氢气燃烧与双氧水分解来的水其H,O质量比皆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