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风格的古典音乐

人们过去称之为“中世纪”的时代跨越了一千年的欧洲历史。“黑暗时代”后的这一时期开始于大约450年。所有社会阶层都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强烈影响。就像中世纪天主教统治人们的心灵一样,它在音乐生活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多数重要的音乐家都是牧师,都为教会工作。在成千上万的教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是礼拜式歌唱。正是因为教会的这种突出地位,几个世纪以来只有宗教音乐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土世界音乐(450~1450)大部分是声乐。大约1100年后,乐器在教会音乐中的使用逐渐增多。最重要的是器官。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一直以只有一种单一旋律的独唱音乐为基础。公元700年至900年间的某个时候,一场革命开始出现,这场革命导致了西方音乐的转变——在格里高利圣咏下增加了第二条旋律线。一开始第二段旋律线是即兴创作,没有写下来。两条旋律线相隔四五度的音程,一条一条平行移动。这种音乐叫做奥尔加农。

900~1200年期间,欧加农演变为真正的复调音乐,附加旋律不再严格平行于圣咏,而变得更加独立。

1150之后,欧洲思想艺术之都巴黎被称为复调音乐中心。连续两任圣母院合唱团指挥的莱昂南和佩罗廷是最著名的作曲家。他们和他们的追随者被称为圣母音乐学校。这是罗马天主教会官方崇拜仪式中所唱的赞美诗,起源于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当时有一个叫格雷戈里斯·马格努斯(公元590-604年)的教皇,他把这些赞美诗编辑成书,所以后世称之为“格雷戈里斯赞美诗”。

格里高利圣咏有以下特点:歌词全是拉丁文,没有伴奏和和声的单一旋律线,非常自由的节奏,不同于“大小音系”的调式音阶,客观、非个人化、超世俗性。这类赞美诗音乐与礼拜仪式密不可分,可视为“功能性音乐”,即具有特殊功能而无娱乐价值的音乐。它们主要以表达歌词的宗教内涵为目的,不注重功能美或情调。但有趣的是,中世纪的许多流行音乐和民歌都是由格里高利圣歌的曲调改编而来的。和其他领域的艺术一样,音乐的范围也大大扩展了。作曲家和表演者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像过去一样,音乐家住在教堂、法庭和城镇里。教会仍然是重要的音乐赞助者,但音乐活动正逐渐转向宫廷,音乐家也比以前有更高的地位,获得更高的报酬。

在文艺复兴音乐(1450~1600)的音乐中,如果有广泛的情感内涵,往往是以一种温和均衡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相应的力度。音色或节奏的极端对比。

虽然当时乐器仍然从属于声乐,但它们已经变得更加重要了。但在16世纪,乐器越来越摆脱声乐的羁绊,更多的音乐是专门为乐器创作的。巴洛克一词的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是贬义的。当时人们认为其华丽招摇的风格贬低了文艺复兴风格,但现在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音乐(1600~1750)作品往往表达一种基本的情感:那些以轻盈开始的,必须以轻盈贯穿整首歌。相对于这种单一情感的巴洛克原则,最初的例外出现在声乐作品中。在巴洛克音乐中,情感的一致性首先表现为持续的节奏,旋律也形成连贯统一感,与一致性的水平相呼应:在某一时间段,音量趋于一致。

最重要的两位巴洛克作曲家是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750年J.S .巴赫的去世标志着这种音乐风格的终结。古典音乐,从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觉得古典主义给了他们一种古色古香、古板古香的味道,于是就把它改名为“古典音乐”。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对古典主义的定义:以传统和严肃的风格,有人称之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乐”被戴上了“正经”的帽子,让人更加不敢靠近。

但是定义这个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认真”的第二个意思是这样定义的:(指书籍、音乐等。)启发思维,不仅仅是为了消遣。

所以我们知道,原创的古典音乐(1750~1820)不同于流行音乐,它有着深刻的内涵,能使人深思,能使人高尚,避免庸俗。让我们来看看朗文词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人们认为严肃且流行已久的音乐。

可见“古典乐”是一种经受住了时间考验,被传诵了很久,被所有人喜爱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成“经典音乐”确实更合适。只是大家都习惯了,改起来总是很别扭。姑且称之为“古典音乐”。我只怪当时的第一个译者。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误解。还好没有打算翻译成“正经音乐”,不然真的会让人笑。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和有趣的思想,还有最真挚的感情,或静谧优雅,或震撼人心,或振奋人心,或欢欣鼓舞,或悲伤忧郁。......

PS:古典音乐:(指音乐)以西方音乐传统写成,通常使用一种既定的形式(例如交响乐)而不用电子乐器演奏。古典音乐通常被认为是可疑的,并具有持久的价值。(引自《牛津进阶》(第六版))

参考译文:(关于音乐)在西方音乐传统中创造的,经常使用某种格式(如交响乐)。而且不要用电子乐器演奏。古典音乐通常发人深省,历久弥新。古典是指西方古典和传统;经典就是经典和优秀的意思。浪漫主义音乐(1750~1820)是古典音乐的延续和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时代。浪漫风格音乐注重情感和内容的表达,打破了古典音乐时期的各种形式约束。

贝多芬是古典音乐的终结者,浪漫音乐的先行者。浪漫主义音乐摒弃古典音乐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刻画人物的特殊品质,更多地运用变调和半音。韦伯是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舒伯特是音乐的代表。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广泛影响和民族分化的趋势。柏辽兹出现在法国,罗西尼在意大利,李斯特在匈牙利,肖邦在波兰,柴科夫斯基在俄国。浪漫主义音乐终结于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时代。偶然音乐,又称“机会主义音乐”,是将偶然因素引入音乐。这类音乐的突出特点是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表演者通过抛硬币、抽签、占卜等方式,任意组合作品段落,随意确定音高、长短、音色、强弱。偶然音乐的作曲家不再使用传统的记谱法,他们选择音乐记谱法来说明这类作品没有特定的结构、形象和调性,只有偶然的音效。

偶然音乐最早兴起于美国,最著名的是美国作曲家凯奇。代表作有《变化的音乐》、《为钢琴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4分33秒的幻想风景与钢琴曲》等,以及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其他木管五重奏,如《节奏》、《钢琴曲》、《为一个打击乐手而作的组曲》、《为三个演奏者而作的叠句》等,也是偶然音乐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