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对中国的革命音乐事业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
聂耳(1912-1935)——自幼喜爱民乐,于1931考入黎锦晖在沪主持的“岳明歌舞团”。1933年与田汉、任光一起加入“苏联之友”音乐团,发起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4年与田汉、陆机、任光等人组织上海左翼戏剧团。他是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从1933开始作曲,创作了37首歌曲,大部分是电影和话剧的插曲。其中大量的优秀作品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他是现代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
聂耳的歌曲创作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拓荒者》、《路之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搏击长江》等,都展现了工人阶级肩负历史重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英雄形象。他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其次,他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等爱国歌曲影响广泛,都以呼唤的语调和大胆的节奏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斗争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他创作的另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不公,特别是描写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歌曲,如《飞花歌》、《塞外村姑》、《铁鞋下的歌女》、《媚娘歌》、《一个女明星》。此外,他还写了许多儿歌,如广为流传的著名的《报歌》。
总之,聂耳的歌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他非常善于探索各种艺术形式,并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他的歌曲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真正成为大众的心声。聂耳的音乐创作为中国革命音乐指明了方向,初步解决了如何用音乐为劳动群众服务,如何塑造被压迫阶级的音乐形象,如何继承传统,借鉴西方音乐技术发展中国新的民族音乐等问题。因此,聂耳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