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不同。所谓“隔山不同语,隔水不同音”。陕北方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巧妙的叠音词和丰富的叠音词。只有这些重叠的歌词,才能孕育出陕北民歌这朵美妙的艺术之花,感人肺腑,赏心悦目。
比如陕北方言本身生动的形式,就为陕北民歌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
其次,陕北方言强调鼻音,所有以“n”结尾的元音都读作“ng”。所以比如《孽债人》里的“任”字,唱的时候要念成“尚”,“衡山下来些游击队”里的“山”“夏”要念成”。
扩展数据
陕北民歌的音乐结构:因为陕北民歌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所以从小的两句式到大的多段式的作品很多。两句式和四句式是陕北民歌最常见的创作形式。上下句组成一段,两句押韵自如。
每句话的基本字数为七个字,如《三十里铺》、《男仆的调子》、《一对毛眼兄弟》等。但出于抒情和叙事的需要,七言句式有时会有所扩展,字数较多,有扩展三句或五句结构的分段曲。
陕北的一些民歌在多段词的反复运用中,随着内容和抒情语言的需要,在结构和语速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了变化丰富、流畅的大结构。
如《放羊五兄弟》《山丹丹花开红》。总之,陕北民歌结构灵活丰富,兼收并蓄,内容涵盖广泛。
百度百科-陕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