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是怎么写出来的(创作过程)
要创作一首歌,可以先创作一首曲子,然后填上歌词,也可以为写好的歌词谱曲。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后者。所以你要写一首歌,首先要接触歌词,所以一定要知道要重新创作的歌词。一、歌词是什么?简单来说,歌中的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民歌发展而来,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可以用曲调唱出来的抒情诗和乐府诗。它严格的节拍和形式上的各种特征是由音乐节拍和乐句长度的要求决定的。词不同于诗,要求“调定句,句定字,词定音”的押韵位置。每个音调都有其特定的格式。诗歌押韵是偶数句,词的押韵位置是由曲度决定的,也就是音乐停顿。每首曲子的音乐节奏不一样,句长上的韵位也不一样。诗歌虽然有长短句,但五言七语是基本句式,大量的词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好的贴合曲调的曲度。另外,写歌词的时候要判断发音和用词,词的音调要和乐谱的音调相匹配,这样才能协调节奏,听音乐。二、歌词分析1。当你读一句歌词的时候,你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被它感动,它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首先要分析它的内容,看它讲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什么东西,表现了什么哲学。2.看看是什么样的情绪。从大刑来说,有喜、怒、哀、乐四个方面,但更细腻抒情。还是激情?一定要抓住词语的基本情感。3.从人物来看,各行业有工农兵儒商,男女老少,要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4.从形式上看,首先看它的整体结构,然后决定它的曲式;第二,看它的格式,分析它的长短句,这样才能处理好词组,发挥创意。5.从风格上看,一般来说,要求歌曲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有民族特色,但具体用词需要仔细分析。设计音乐的时候,最好考虑民族风格是更浓还是更淡。应该突出哪种地方风味?同时要注意采用与词风一致的音乐风格。6.我们应该考虑这首歌是写给谁的。如果把重点放在歌手的唱功上,就要注意声乐技巧的运用。如果是写给大家唱的,难度应该不会太大,要容易上口,注意歌曲的适应性。7.目前社会上有三种唱法,民族、美声、流行。要看歌词适合哪种唱法,才能在音乐写作中突出某种唱法的特点。8.要特别注意词的质量,不然写得再辛苦,因为词有问题而拒绝这首歌,那就太可惜了。9.根据音乐的需要,对词进行必要的剪裁和修饰。接下来和大家聊聊作曲的步骤以及作曲时的一些常见问题。也希望广大音乐爱好者能够集思广益,发表自己在学习中的独到见解和问题,供大家讨论、学习和参考。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经过酝酿构思,初步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后,其写作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写好音乐主题,开好头;然后发展它;最后通过合理的音乐形式完成音乐形象。这三个步骤通常紧密相连。一、音乐主题的创作与发展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重要的音乐思想,往往是作曲家在充满激情的心境下创作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力强,意义相对完整。在开头,音乐往往是音乐的主题,偶尔在引子之后出现,因为它是形成整首歌音乐形象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在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全神贯注。就乐句的数量而言,主题通常由两个乐句组成,或者由三个、四个或更多的乐句组成。一般以主音(或三五声)结尾,即大调为1,3,5,小调为6,1,3,3。主题的核心是主题的一部分,多在开头,通常是一两个小节,有时是一个乐句,整个主题往往是从这个核心延伸而成。除了调性、节拍和速度之外,主题节奏、主题音调、主题伴奏背景、主题音色、声区是形成主题个性的重要因素。拿到一首歌词后,作曲家一般需要读几遍。这个时候,不要拘泥于歌词朗读的节奏,也不要拘泥于歌词中某个词的描述。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刻画整首歌的整体音乐形象,最深刻地表达他对歌词所提供的意境的内心感受。许多国内外著名的作曲家在他们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就某一位作曲家而言,比如冼星海,他们的音乐主题不完全相同,首先,而且总是各有特色,极其丰富多彩。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主题节奏在整部作品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突破创作的泛化,首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为此,第一,要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第二,借鉴中外名曲,学习借鉴,勇于创作;进入创作,首先要善于在音乐的几个小节中刻画出一个生动动人的“浮雕”——不一定复杂,但一定要有个性,然后使之有机地贯穿于整首歌中。一些作曲家经常写出流畅但缺乏特色的主题。就音色而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步幅,所以没有个性化的跳跃(所谓步幅是指音阶和调式的自然顺序,比如1-2-3)。跳跃一般指相隔四度以上的进度,如1-5;2-6等。)或者虽然有有趣的跳跃和优美的音乐相遇,却没有抓住它作为音乐发展的契机,以至于整个基调都铺得像流水账一样。初学作曲的人通常从抒情歌曲开始。虽然抒情上有很多不同,要写好也不容易,但还是要看到还有其他种类的音乐——通过各种类型的音乐主题,需要自己去了解,去学习,去实践。二、作曲的基本步骤:1。选择歌词后,要反复阅读,尽力发掘其内涵和内在节奏、旋律线。2.选定一句歌词后,要酝酿情绪,根据歌词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和一些人生经历联系起来。虽然这不是机械的,但对于一个词曲作者来说,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要写儿歌,作者没有一颗童心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是一个把现实生活的体验升华为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否则即使写一部作品也不会感人。3、捕捉音乐主题①、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有的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写成,有的可以在灵感的火花闪现时及时捕捉,然后发展成一首完整的歌曲。4.画一张草图。每当捕捉到一个动机,最好是一口气把旋律线拉出来,就像画家写生一样,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虽然这样画出来的旋律可能会比较粗糙、松散、不规则、即兴,但没关系。只要架起来,就是重要的第一步,而这往往是作者最冲动、最真诚、最直接的情感爆发,发自心底。5.写完稿,要反复哼哼、推敲、修改。然后及时唱,确定音符的长短和音乐的节拍的准确性,并试着在乐器上弹几遍,使音高准确。不确定的话就放一边,等冷静下来再拿出来推敲修改。千万不要轻易敲定,也不要轻易拿出来,以免留下遗憾。第三,初学者作曲容易。1.音乐语言并不新颖,缺乏新意。似乎总是“似曾相识”。2.故意滥用一些技巧,生搬硬套。3.写出来的旋律太方,反差太大,使得歌曲死板沉闷,缺乏艺术感染力。4.没有语域意识,音调越高,越是漫无边际。歌词与歌曲结合不好,不注重词的四声和歌词本身的曲线美,重音安排不当,有严重的“倒字”现象。6、把握不了音乐风格,把流行歌曲写成严肃颂歌。或者风格不统一,不像歌。7,音乐形象不清晰,儿歌写成情歌。8、一字一音,太近;或者一个字连续多音,过于松散,分不清句子,无法表达情绪,没有给歌手留出气孔等。9.主题不明确,个性不突出。即有一个主题,但没有展开,或者每个乐句的节奏千篇一律,单调沉闷,或者乐句互不相关,杂乱无章。10,太拘泥于原话,不知道重复一些词,不会用夹层,拖腔等手段促进旋律发展。11,记谱不准确,听觉是3/4拍,记忆是2/4或4/4拍。12,曲谱的转录不规范,如:过门时不使用括号,缺少连接、速度、表情、调性、力度等标记。,以及逐行复制一个部分等。我国著名作曲家秦希宣曾说过:没有激情写不出好的作品,同样没有技巧写不出好的作品。创造-学习-再创造,在这个无止境的循环中,是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