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男高音是谁?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1935 10 10月12)出生在摩德纳郊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面包师,母亲是雪茄厂的女工,但他们都热爱音乐,尤其是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业余男高音。帕瓦罗蒂有着天生的好嗓子,从小就伴随着歌声。1955年,帕瓦罗蒂19岁开始学习声乐。虽然早年当过小学老师和保险推销员,但他从未停止对歌唱艺术的追求。
1961年,25岁的帕瓦罗蒂凭借成功演唱歌剧《波西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获得阿基勒·佩里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同年4月,他在埃米莉亚歌剧院首次上演了《波希米亚人》,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歌剧生涯。帕瓦罗蒂真正的成名应该是从1963开始的。他代替他的前任斯特凡诺在英国伦敦的皇家歌剧院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64进入世界闻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一举成名。1967年,在纪念杰出音乐家托斯卡尼尼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上,被卡拉扬选为威尔第《安魂曲》中的独奏。从此,这位歌剧巨星在冉冉崛起于世,备受瞩目,继而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男高音。1972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与萨瑟兰合作演出《军中女孩》。在演唱剧中一首名为《啊,多么幸福》的咏叹调时,帕瓦罗蒂连续唱了9个胸腔共鸣的高音C,震惊了国际乐坛。
帕瓦罗蒂不仅创造了男高音和歌剧艺术家的奇迹,而且在4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为古典音乐和歌剧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帕瓦罗蒂经常举办大型户外音乐会,无论是伦敦的海德公园还是纽约的中央公园,每次都能吸引数十万现场观众和数百万电视观众。1990起,帕瓦罗蒂携手多明戈、卡雷拉斯,组成最强演唱组合和演出品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从古罗马浴场,洛杉矶的道奇体育场,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到了北京故宫午门广场,“三大男高音”的歌声传遍了全世界。此外,帕瓦罗蒂还以其大方包容的音乐态度、善良广泛的爱心和无与伦比的强大号召力创立了超级品牌“帕瓦罗蒂和朋友们”,与斯汀、U2乐队等众多流行明星同台演唱,为贫困战乱地区和儿童募捐。帕瓦罗蒂以各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将数百年来局限于古典音乐殿堂的美声唱法带给普通大众,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和欢迎,不仅促进了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一种新的音乐时尚,为古典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普拉西多·普拉西多·多明戈。
普拉西多·多明戈(1941-)是西班牙著名男高音。他出生在马德里,父母是西班牙国家歌剧演唱家,在他九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墨西哥。我年轻时热衷于斗牛和唱歌。锡德音乐学院毕业后,加入墨西哥国家歌剧院演唱男中音。20岁时,阿尔弗雷德凭借演唱《茶花女》进入男高音行列。同年与美国著名女高音萨瑟兰合作演出歌剧《拉丁美洲摩尔的露西娅》,自1965起在马赛、维也纳、汉堡、柏林、纽约、伦敦等著名歌剧院演出。他的歌声饱满、华丽、强劲,能够胜任从抒情到戏剧的各种男高音角色。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梅斯等形象,精神非凡,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性。
他还演唱了许多流行歌曲,也是一位广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其中,他和一位女高音在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了国歌。
普拉西多·多明戈(1941-)是西班牙著名男高音。他出生在马德里,父母是西班牙国家歌剧演唱家,在他九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墨西哥。我年轻时热衷于斗牛和唱歌。锡德音乐学院毕业后,加入墨西哥国家歌剧院演唱男中音。20岁时,阿尔弗雷德凭借演唱《茶花女》进入男高音行列。同年与美国著名女高音萨瑟兰合作演出歌剧《拉丁美洲摩尔的露西娅》,自1965起在马赛、维也纳、汉堡、柏林、纽约、伦敦等著名歌剧院演出。他的歌声饱满、华丽、强劲,能够胜任从抒情到戏剧的各种男高音角色。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梅斯等形象,精神非凡,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性。
他还演唱了许多流行歌曲,也是一位广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其中,他和一位女高音在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了国歌。
何塞·卡雷拉斯(何塞·卡雷拉斯)
何塞·卡雷拉斯在当今音乐界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他出生在巴塞罗那,在家乡完成了学业。1970年,他在巴塞罗那的里塞欧大剧院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卡雷拉斯在音乐生涯之初就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参加了一系列国际知名的音乐节,登上了世界许多大歌剧院的舞台,如米兰斯卡拉大剧院、大都会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芝加哥歌剧院、萨尔斯堡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维罗纳等地。他很快成为歌剧界的明星。
卡雷拉斯与大多数当代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指挥都有过合作,比如:卡拉扬(与卡雷拉斯有着20年良好的艺术合作和私人关系,包括在萨尔茨堡、柏林和维也纳的合作演出)和克劳迪奥。
阿巴多、里卡多·穆蒂、洛林·马泽尔、里卡多·柴里、科林·戴维斯、詹姆斯·莱文、罗纳德·伯恩斯坦和祖宾·梅塔也与一些曾经著名的导演合作,如弗朗哥·泽弗里尼、法国导演彭尼尔、乔治·施特莱勒、露西卡·曼奇尼和哈罗德·普林斯。
他的剧目包括60多部歌剧,包括影视作品、录像和几部歌剧电影。他录制的唱片范围很广,多达150张,包括50部歌剧、祈祷曲、流行或经典独唱音乐会。这些视听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各地的多项金奖和白金奖。
他经常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如卡耐基音乐厅、伦敦皇家阿尔伯特·海尔音乐厅、巴黎莎莉·普莱杰尔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东京三得利音乐厅、日本NHK电视礼堂、慕尼黑赫拉克勒斯音乐厅、巴塞罗那帕劳音乐厅、马德里皇家剧院、罗马圣切切利亚音乐学院等。
卡雷拉斯获得过许多国家或国际奖项,包括:美国电视科学学会颁发的艾美奖;巴黎学院颁发的大奖赛(Luigi Lllica奖);1991格莱美奖;他还因在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的戏剧《Stiffelio》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圣劳伦斯·奥立弗奖;他是维也纳歌剧院的终身荣誉会员;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荣誉会员;他获得了纽约西班牙学院的金牌;维也纳市金奖;西班牙国王陛下颁发的美术金质奖章;巴塞罗那金质奖章;卡塔罗尼自治政府金质奖章。
1991阿斯托利亚王储奖;巴伐利亚政府荣誉奖;奥地利共和国荣誉奖;波兰共和国荣誉勋章;柬埔寨皇家政府荣誉勋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和1996艾伯特·施韦彻音乐奖。此外,他还是朱利安·盖耶国际歌唱比赛的名誉主席和伦敦艺术管弦乐团的名誉主席。
安德烈·波切利(安德烈·波切利)
加拿大著名女歌手席琳·迪翁(Celine Dion)曾称赞波切利:“如果上帝会唱歌,那听起来一定像波切利的歌。”曾经有人说,这位盲人歌手是靠着她温柔的外表,不幸的人生经历,唱了几首歌剧咏叹调后才红起来的。但波伽利在加入飞利浦唱片公司后录制的古典唱片中良好的音乐素养,有力地反驳了这些说法。与很多歌手不同,波切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古典音乐上。流行音乐对他来说只是外表,古典音乐才是内心。通过流行音乐的出现,吸引更多的人去亲近古典音乐。
波切利留着有点野性的头发和耀眼的胡子,很像俄罗斯当代天才指挥家基蒂耶夫。而基蒂耶夫在表演的时候是激情的,他总是安静而深远,这让他有一张深沉而宁静的脸。他的声音,充满了金属质感,可以完全压低声音,加强情感的表达。虽然他在很多大型演唱会上都使用了麦克风,但是他的声音听起来还是很遥远,带着一些飘渺的感觉。这种感觉迷住了他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从来没有一个男高音,一个瞎男高音能征服那么多像他这样的人。
据说波切利的粉丝大多是女性。虽然双目失明,但闭着眼睛还是很帅。一个女粉丝说:“他笑起来像个天使。”波切利身材魁梧,骨骼奇特,但面容温和,举止优雅,说起话来很和蔼,让人觉得像春风一样自信,因此颇受女性欢迎。
只有听了他的歌,才知道情歌可以响亮温暖,爱是伟大神圣的。这就是波伽利的《爱——一个盲人对爱的诠释》,用经典的方式表达了人类永恒的话题。
波切利的魅力在于他的歌曲中生动的灵魂。他用爱的心态看世界,用心唱歌,在大家面前投下一缕阳光,给人希望。他不需要交响乐团,他头上的金色穹顶或者宏伟的埃菲尔铁塔。他只是需要一个简单的农村。在波伽利的心目中,爱是太阳,是天空,是海洋,是世界。
波切利的声音充满激情和活力,超越了不同口语的界限,可以直接调动灵魂的共同语言与人交流。他的高音柔和,没有歌剧演员的矫情,也没有流行歌手的飘忽。他成功地将戏曲唱法融入流行歌曲,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的唱法被视为缓解工作和生存压力的最佳方式。这种演唱风格让他成为当代乐坛的一个亮点。是他铸造了一个超越流行和古典主义巅峰的独特流派。他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让歌剧拥有更多观众,而不是成为博物馆藏品。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对歌剧前所未有的热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阿波罗·切丽。
波伽利凭着对音乐的坚持和追求,一步步走向成功。起初,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位美声歌手和男高音,但一首与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合唱的歌曲《告别时刻》使他一举成名,波切利也成为一位用美声演绎流行歌曲的著名歌手。这首传奇歌曲迅速征服了普通大众,全球销量高达10万。在举世瞩目的戴安娜王妃葬礼直播前,英国BBC播放了这首歌,表达对这位不幸王妃的哀悼。
波切利将歌剧演唱融入流行歌曲,铸造了一种超越流行和古典的独特流派,正是他让歌剧拥有了更多的观众,5000万听众拥有他的唱片和磁带。不喜欢夸张的意大利著名声乐教授鲁道夫·塞莱蒂在谈到波切利时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我听过的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这位以唱歌剧为主的抒情男高音,像流行歌手一样赢得了人气。他把古典戏曲变成了大众接受的艺术,改变了人们对戏曲歌曲高度的传统看法。如果说三大男高音开创了歌剧的大众化,马里奥·兰扎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那么波切利做到了大众化。
在演绎传统男高音中难度最大、技巧最高的咏叹调时,波切利的唱法是正统的、自然的、舒服的,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嗓音,但又不会太重,听起来让人放心。近距离在高音区,他用元音圆润变暗的方式演唱,给人的感觉是声音来自胸腹部,产生强烈的穿透力,混合共鸣效果极佳。九个高音C的演唱震惊了全世界。
波切利的代表作是《歌剧咏叹调》,这是一张最能代表波切利个人演唱成就的专辑。它是在波切利加入飞利浦唱片公司后不久出版的,所选的咏叹调都是男高音中最难驾驭、技巧最娴熟的。波切利在这张唱片中的音色柔和稳定,唱法也比较传统。在此之前,波切利的唱片大多以演唱意大利那不勒斯民歌为主,非常符合浪漫主义听众的胃口,销量惊人。但对于一个跨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歌手来说,他在古典音乐上的成就更重要。
自1994年第一张专辑销量突破50万后,波切利开始步入事业辉煌:2000年,获得格莱美最佳歌手提名;2001因为托斯卡纳的《天空》专辑销量突破654.38+0万张,获得意大利音乐奖和欧洲白金唱片奖。2002年,他与洛林·马塞尔合作,在伦敦发行了唱片《感觉》。2003年,这张唱片获得了英国“古典音乐唱片最佳销售奖”和“年度最佳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