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班的魅力

纵贯周氏家族七代,做为一个家族乐队,在全世界都很罕见。如此如此众多的族人,却从事着鼓吹乐这同一行业,既以民间吹奏乐为生,也以此为家族***同的理想信念,在家族观念淡薄,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周家班自第五代开始,打破了鼓吹乐班传子不传女的禁锢,开始在家族中挑选资质优异的女传人进行传授,使周家班乐手队伍平添缤纷之色。第五代女传人周海燕、周本华、周海芹、周香草号称“鼓乐四花”,与第五代周静、周俊、周巧云、周佳艺、周丹宁、周雪、宣南南等成为周家班女乐队伍的主力。

周家班乐手成员除了周姓本族之外,也吸纳志同道合的姻亲,如第五代周劲松、姜燕侠夫妇,周强、姜朝霞夫妇因常常同台联袂献艺,外界亲切地称之为唢呐鸳鸯。

周家班自第二代周文化开始,即怀抱开放的胸襟,对外姓人的上门求师学艺,一概友好对待,之后,周文司、周怀荣、周正玉、周亮、周劲松均以各自高超的技艺吸引了众多门徒慕名而至,尤其是周正玉老人,他所教授的门里徒、门外徒,以及在黄梅戏院校开班所授之徒,加起来,不下数千人。 周家班经过七代传承,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其一,场合演出经验丰富。百年来几乎不间断打擂打出的舞台经验,使周家班擅长婚丧嫁娶、祈祷、庙会、祭祀等各种生活生产应用场合的演奏,不仅能根据场合需要演奏相应的经典或失传的曲目,而且可以为了调节气氛应景自创各类互动的、综合的现场器乐表演,整个班组更是配合默契、善于创新。

其二,善于发扬中国民俗文化。周家班在演奏过程中注重研究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将其结合在具体的演奏表演之中。

其三,由最初单一的吹奏技巧发展到今天的吐音(单、双、三吐音)、腹颤音、齿颤音、滑音、垫音、花舌、打音等多种吹奏技巧,音乐有开有阖,有静有动,富于变化,具有浓厚的皖北地方特色。

其四,在传统曲牌中融合进一些地方戏曲(如:扬琴、大鼓、皮影戏、泗州戏等)、民间小调,甚至古典乐曲、流行歌曲、摇滚歌曲、外国乐曲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