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
“如果一个人的死能换来多数人的生,你会牺牲那个人而让自己和同伴们活下去吗?如果改进汽车的致命缺陷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你会愿意为此付出高额的改装费用吗?如果一项合同与传统道德相冲突,法院判决合同无效,你会认为法院的判决是公正的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曾有所思考,但我们却很难直面这些深层次的、难以寻找答案的、让我们难以抉择的问题。
在这个社会阶层固化、崇尚物质利益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性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社会、我们的思潮、我们的正义观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完全的中立,这多少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的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促使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这条路既能体现我们社会规范的人性,又能体现客观性。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公正》这本书里,用“柏拉图”式的方法,给出了三条理论进路,打破思维定势,重新定义道德的标准与价值,让我对“公正”的定义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观念。
一是最大幸福原则的功利主义。“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乐总体上超过痛苦”,这是功利主义的主要思想,具有直觉上的吸引力,然而,功利主义仅仅考虑了满意度的综合,而忽略和践踏了个体偏好,使得公正和权力成为了一种算计,为了计算好各种可能,我们只能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这缺乏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精神。
二是尊重自身原则的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者支持不受约束、不受管制的生活方式,他们主张每个人都具有做任何事的权力,反对家长式作风、道德立法、收入或财富的再分配等,许多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政府行为,都是对个人自由的非法侵犯。这种观点过分偏激和自私,缺少了很多社会担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
三是促进德性原则的***善主义。为了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我们不得不***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义,不得不创造一种公***文化以容纳那些不可避免的各种分歧,公正不仅包括正当地分配事物,它还涉指正确的评价事物,公正不可避免地带有判断性,不论争论怎样的社会现象,我们总希望把公正问题跟荣誉和德性、自豪和认可等观念绑定在一起。
读完整本书,我的选择,很显然是第三条:培养我们每个人的德性,作出我们应该作的、公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