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九、十的语文答案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政治专题九答案与解析

1.命题立意本题以有关哲学的来源为选项,主要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

答案D解析哲学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对灾难的思考,故A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哲学的来源,而不是哲学的指导作用,故B项不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混淆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故C项错误;日本核事故引发哲学思考,说明哲学源于生活,选择D。

2.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智慧为选项,主要考查哲学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概括材料主要意思,即哲学对今后生活的指导。

答案C解析材料中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哲学思考,对今后生活有指导意义,②③符合题意;哲学来源于生活,故①错误;④与材料无关。

3.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与生活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为选项,主要考查学习哲学的意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注重知识迁移的能力。

答案A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需要专门研究,不可以自发形成,故排除④。

4.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为选项,主要考查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功能。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关系的知识的正确把握。

答案B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但不全是科学的,故①错误;②③④是从哲学的意义角度回答学习哲学的原因,故选②③④。

5.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为选项,主要考查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哲学研究有重要启示作用”这一关键语句。

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具体科学发展对哲学的意义,故选C。A选项夸大哲学作用;B、D选项与材料无关。

6.命题立意本题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为选项,主要考查主观与客观关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答案A解析漫画反映了某些人由于沉溺迷信,将消灾的希望寄托在神仙上而上当受骗,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注定是要招灾的,故①②③选;④与材料无关,故不选。

7.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准确掌握即可正确选择。

答案C解析哲学首先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选择C。A、B、D都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8.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基本问题为选项,主要考查哲学基本派别,即物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要有较好的理解,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答案B解析哲学基本派别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标准在于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

9.命题立意本题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为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材料意思的概括,从而判断属于什么哲学流派。

答案A解析材料明确告诉张衡是唯物主义者,但他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缺乏辩证思想,故是朴素唯物主义者。

10.命题立意本题以近代形而上唯物主义为选项,主要考查对近代形而上唯物主义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近代形而上唯物主义”这一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答案B解析近代形而上唯物主义是唯物的,缺乏辩证法思想,故选择①③④;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故排除②;选择B。

11.命题立意本题以客观唯心主义为选项,主要考察学生对绝对精神这种唯心主义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即“未卜先知”。

答案D解析材料中章鱼保罗能够未卜先知说明是客观唯心主义,A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B、C选项是唯物主义。

12.命题立意本题以存在决定着思维为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对存在与思维关系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且要结合所学知识做出选择,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答案A解析“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属于存在范畴,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属于思维范畴,故选择A。

13.命题立意本题以主观唯心主义为选项,考查学生对主观唯心主义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谣言”这一关键词。

答案A解析超级月亮与日本大地震根本无关,是主观臆造的联系,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14.命题立意本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获取“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关键信息。

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唯物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的,只有A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

15.命题立意本题以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为选项,主要考查对可知论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航天问题的准确认识”的关键句的掌握。

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航天问题的准确认识”,说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即是可知论。

16.命题立意本题以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为选项,主要考查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好材料,一定要概括材料的信息。

答案A解析“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故①选;“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坚持了唯物的方法论,故②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③错误;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故④错误。

17.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两个对子的关系为选项,主要考查二者关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哲学两个对子的关系。

答案C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对子”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B不合题意。A项错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依附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者不是等量齐观的;D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18.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的掌握。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材料大意的概括且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答案D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材料中“国务院的通知”就是解决我国食品问题的,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9.命题立意本题以坚持唯物主义为选项,考查对唯物主义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审好设问,即从哲学角度。同时要审好材料,概括信息。

答案A解析C选项不是哲学道理,存在决定思维,故B错误,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属性,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发挥的,故D错误。材料要求面对形势有忧患意识,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20.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与现实时代关系为选项,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与现实关系的准确理解。

答案D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排除A、B选项;C选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故排除;“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说明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选择D。

21.命题立意本题以唯物主义和思维与存在关系为选项,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材料意思,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C解析“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故选择C。

22.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选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材料中“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这一关键语句。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能获取“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而得出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选择A。

23.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为选项,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案B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和“动员和掌握广大人们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两个方面。选择①③;哲学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也不能提供政治保证,故排除②④。选择B。

24.命题立意本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为选项,考查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

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即可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的特征。

25.命题立意本题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为选项,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中国***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中国***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选择A。B、C、D均不合题意。

26.命题立意本题以青海玉树地震为背景材料,以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比较的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

思路点拨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中两大类人的观点,即针对地震亲人的离去的不同态度,然后上升到认识改造世界的高度作答即可。

解析从材料中能发现面对地震丧失亲人,AB两类居民化悲痛为力量,是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D两类居民面对悲痛无法自拔,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予以分析作答。

答案①AB两类居民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和地震研究,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5分)

②CD两类居民面对悲痛无法自拔,甚至祈求神灵,陷入唯心主义,没有坚持正确哲学为指导,非常有害。(5分)

27.命题立意本题以2011年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为背景材料,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把握,要明确它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角度。

解析第一问,考生要明确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然后分析题中观点的片面性即可;第二问,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也要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角度作答,即原因和意义的角度。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4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见,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不能忽略其第二方面的内容。(4分)

(2)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5分)

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正确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3分)

28.命题立意本题以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冲突和近期出现的校园迷信为背景材料,以唯心主义的表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一定要从材料中概括信息,对材料中日本及校园迷信的错误准确认识。

解析第一问要对日本的不从实际出发而考虑问题,纯粹是主观唯心的想法,考生可以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作答;第二问考生要明确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的区别即可作答。

答案(1)不一致。(1分)唯物主义是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它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材料一中日本不从实际出发,从主观出发去思考问题,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与唯物主义思想根本对立。(5分)

(2)***同点是二者都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都是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分)不同点是:日本的做法是主观唯心的;而校园迷信做法是客观唯心的。(4分)

29.命题立意本题以2011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为切入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概括信息,对教材知识要准确掌握。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析第一问中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比较简单,结合课本知识既可作答。由“问题”决定科学发展观,体现唯物主义,问题解决要平衡、协调、可持续,说明坚持辩证法;科学发展观为广大人民服务能得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且能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其实践性。第二问结合教材知识既可作答,但要注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答案(1)关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1分)

条件: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2分)

特征:①“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辩证的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分)

②“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大人民服务”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分)

③“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且能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实践的特征。(2分)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