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艺术地位不用看人气跟网络数据吧,否则相声界前十都在德云神社,少马爷还比不过九字科的小年轻呢,这个话题也不用聊了。
既然聊艺术跟地位,那就的从相声艺术本身,以及行业地位来展开说。
马志明严格说在同行里面地位不算特别高,跟他父亲马三立比差了不少,这跟能耐大小无关,而是马志明的性格问题。
自古以来大才之人都傲气,尤其是能耐拔了尊的主儿,大多是瞧不上周围人的。少马爷也有点这意思,行事多多少少有些孤僻,不太有马三立那种大局观。跟同行怄气很容易上头,意气用事结果把人得罪掉。
比如跟谢天顺裂穴,少马爷就敢当着镜头说老谢爷为了评级跟他闹翻。说实话两人私下的矛盾如果压一压,完全有机会和解,您这倒好直接公之于众,不给对方留余地,也把自己退路锁死,那样只会敌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跟杨少华也是如此,两人不合作就不合作吧,非要对着镜头说杨少华年龄太大,害怕捧哏比自己走得早,所以要换个年轻的。这相声行业的人本来就没人话,个顶个又喜欢往最坏了解读,您这么一通嘀咕,人家不说您诅咒老杨头吗?该得罪的直接得罪,不该得罪的也得罪了。
至于跟李伯祥的那些事儿,已经是相声界的笑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当然摆到场面上,少马爷终归是马氏相声的传人,马三立长子,也不会对他有太多非议。但您这刺儿头的性格,谁见着都怕三分,那也等于丢了人缘。
所以网上总有那些少马爷这样那样的传闻,你可以当成是同行乱嚼舌根,但为什么马三立就没人乱说这些个破事儿呢,这就是眼界格局的差距带来的人格魅力差距。
少马终归是少,跟马三立还是差了太多。
少马爷这种性格,可能也跟他早年经历有关,马三立被打成右派下放,少马爷作为一家长子跟着,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他肯定受了不少委屈,也对外界积攒了很多恶意跟怨恨。而马三立把这种负面情绪消解成了艺术,在舞台上释放出来。而少马爷没有这种境界,再加上后来《纠纷》大火,又给他惹出一堆事情,所以他也就越来越孤傲,但这份孤傲之中,带出来的是一种不自信跟不安全感。
所以要给这样一个有才气但又不好相处的人定一个历史地位,估计会有不少同行故意挖坑吧。再加上跟马三立的海纳百川比起来,少马爷确实太实在,即使昧着良心也不可能说他有多伟大。
地位可能有争议,但少马爷的艺术水准,把死的活的都算上,他也是最高一档的,这个争议声音会小很多。
少马爷的艺术风格就是“打相不打空”,跟德云社现在24K纯空子恰恰相反,少马爷的相声对于相声观众来说,实在是一桌子山珍海味,吃到撑死都不嫌多。
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打分,如果郭德纲巅峰时期有85分平均分,那么少马爷巅峰时候就有95以上。
马氏相声的说功都是一绝,擅长慢工出细活,通过剧情来立稳人物,包袱拥有很长的持久力,让你笑过之后意犹未尽。同样的《大保镖》,在世的相声演员打包,也说不到少马爷八成的水准。他对于那种小人物的演绎,堪称神来之笔,我听了太多遍现在有点魔怔,无论谁说这趟活,我脑子里都浮现的是少马爷在捏粽子。他那几段小贯口不要太完美,气口顺毫无间断感,听下来之后耳朵里全是冰淇淋。另外少马爷的《报菜名》也是顶了满格的存在,贯口的传世教材,节奏好到极致。反面教材就是郭德纲版本,你听着累,也替郭班主累,三分之一下来你就想求他别背了心痛我角儿。
学,白派京韵大鼓,已经到了可以跟闫秋霞同台,而且没有半点落下风的程度,孟夏园林~~~再有就是王派快板,谢派单弦,这些都是有正经传授,而且达到专业级别的。戏曲方面坐过科,勾上脸可以唱全本。虽然嗓子方面有缺陷,但少马爷懂得扬长避短,不卖弄高门大嗓(比如郭班主的叫小番以及所有戏曲唱段),往韵味方面走,让观众可以细品滋味。
逗,马氏相声的说跟逗都是配套的,不说太多,光是《纠纷》《五味俱全》这两个传世之作,换了少马爷没人能说出彩。具体可以去听德云社小剧场,老谢爷晚年跟郑好合作过《五味俱全》,听完记得洗耳朵,然后再去跪着听少马爷的原版。
唱,太平歌词少马爷不是最好,但肯定是一等一的,要韵味有韵味,要鼻音有鼻音。即使是歪唱,少马爷也是乱中有序,包袱也自然而生。反观德云社的歪唱太平歌词,全都是乱得一塌糊涂,从庄公闲游之后就没一句人话,各种浮夸狗血不堪入耳。
而逗哏演员帅拐卖坏,少马爷也一样不落下,模样正气场强,带着一丝邪气,偶尔犯狗糊你一脸,相声史上也很难找到四样风格占齐的,这也是管虎上赶着求少马爷客串黑《匹夫》的原因所在了。
才气满格不说,少马爷玩新也没问题,传统跟流行结合毫无违和感,不信你去问发福之前的张惠妹。
综上,少马爷是艺术跟才气并重的天才型艺人,缺点是性格太傲太直,容易得罪人,但瑕不掩瑜,他还是相声界最顶峰的那一批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