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触摸婴儿吗?

#婴儿#入门研究发现,对婴儿进行系统的抚触,不仅有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还能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从而改善婴儿的肠道功能。另外,抚触还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减少宝宝的哭闹;而且在抚摸的过程中,还能增进宝宝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让宝宝有安全感。此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婴儿时期经历过触摸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帮助,更合群,更少攻击性。考网!

一、摸前准备

1.时间:摸宝宝的时候,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饿。抚触应在婴儿洗澡后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2.抚摩者的准备:抚摩前妈妈要洗手;把指甲剪短;摘下戒指、手表、手镯等可能伤害宝宝的物品。

3.适宜环境:触摸时,让室内空气流通,室内光线不宜过亮,温湿度适宜(室温25-28℃,湿度50%-60%)。

4.注意事项:最初触摸宝宝时,力度一定要轻软,触摸时间(不超过20分钟)。

5.增加互动:在抚摸的过程中,妈妈不妨放一些轻音乐,轻声和他说话。“妈妈会捏你的小脚。这是你的大拇指,这样触摸和语言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刺激大脑的发育。

二、妈妈们必须学会的宝宝抚触技巧。

摸宝宝也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按照头-胸-腹-上肢-下肢-背部-臀部的顺序。

摸摸脸

功能:舒缓面部肌肉,改善视力,醒神等。

1,眉

妈妈的两个拇指水平放在宝宝的眉间,另外四个手指放在宝宝的头后。大拇指从眉间上部推至耳朵,止于太阳穴,继续推至耳后,或下滑至颈部结束整个动作,重复3次。

2、鼻子两侧

妈妈的两个拇指放在宝宝的眼睛下面,鼻子两侧,另外四个手指放在头后面。双手拇指沿鼻梁两侧向下推,再向鼻翼两侧推。拇指逐渐转水平,绕过颧骨,继续向宝宝耳朵推,停止。重复3次。

触摸胸部

功能:拉伸胸大肌,促进血液循环和胸部呼吸,增加胸部运动。

1,胸大肌

妈妈双手平放,放在宝宝胸部中央。指尖从胸骨下开始,整个手掌抵着胸部向上推。五指接触锁骨后,慢慢推向两侧肩胛骨。重复4次。

2.扩胸运动

母亲双手握住婴儿的双手,向两侧水平伸展,然后双臂交叉至身体中央,右手放在地板上;然后向两侧水平拉伸,然后双臂交叉至身体中央,左手放在上面,重复4次。

触摸腹部

功能:促进肠胃蠕动,使大便通畅,增强肠胃功能。

妈妈将右手指尖放在宝宝小腹上向左,整个手掌顺时针推至左上腹,再转向右上腹,止于右下腹。随着右手和左手并排前进,沿同一轨迹在右下腹结束,重复3-4次。

触摸上肢

功能:刺激全身各个穴位,促进上肢血液循环。

1,搓搓手

宝宝手掌朝上,妈妈将右手拇指放在宝宝掌纹正面,以此为支点,用食指沿宝宝手掌顺时针做圆周搓动,右手16圈,左手24圈。

2.按摩你的手指

妈妈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宝宝的1个手指,从手指根部到指尖,从大拇指到小指,每根手指按摩两次。

3.摩擦你的手臂

妈妈右手拇指向下,其他四指向上,松松地绕着宝宝的手臂,左手握住宝宝的五指,以她的腕关节为轴,手背成弓形同时来回转动,从腕关节移到肩关节,再移回腕关节。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重复两次。

4.巨大的手臂运动

抬起婴儿的手臂,与身体成90度。以肩部为轴旋转,旋转一圈后回到原位,重复4次。

触摸下肢

作用:脚底有全身穴位,按压脚底可以促进全身器官的健全功能。还能锻炼筋骨,增加运动量。

1,搓脚底

宝宝仰卧时,妈妈将右手拇指放在宝宝脚后跟上,以此为轴,使食指沿宝宝脚底内侧(外侧)做顺时针方向的圆周按摩,重复16次。

2.摩擦你的脚背

宝宝仰卧时,妈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放在宝宝脚边,无名指和小指配合,轻轻用力夹住宝宝的小脚,双手拇指水平上下摩擦。重复16次。

摩擦脚趾

妈妈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拿起宝宝的脚趾,从脚趾跟到脚趾尖,从大脚趾到小脚趾依次摩擦,反复3次。

4、屈膝

婴儿仰面躺着,母亲抱着婴儿的腿。先抬起宝宝的右腿,推向腹部,让宝宝的大腿紧贴腹部,然后缩回。然后抬起左腿做同样的动作,重复4次。

摸摸后背

功能: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腹部有任脉,背部有督脉,所有与功能有关的经络都要经过此处,所以揉督脉可以调动全身的元气,尤其是加强脾的功能。

方法:如果宝宝不介意背部朝上,可以试着让他趴在你的腿上,用手掌从宝宝的脖子到臀部自上而下按摩。也可以让宝宝平躺,一只手托起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从颈部开始轻轻摩擦宝宝的脊柱。

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妈妈不要触摸宝宝:

1.宝宝哭闹或情绪状态不好;

2.这个婴儿患有一些皮肤病,如皮炎和湿疹。

3.婴儿发烧或腹泻;

4.婴儿48小时没有接种疫苗;

5.有其他疾病的宝宝是否可以做按摩,要听医生的建议。

抚摸的效果只有长时间才能看到,所以家长非常有必要长期坚持自己的耐心和爱,这样有助于宝宝更好的成长发育。愿每个宝宝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