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听BEYOND的歌会感到悲观厌世?
我听BEYOND的歌已经很多年了。这些年,我逐渐了解了BEYOND和家驹。从你的声明中可以看出,你很喜欢BEYOND,所以你要知道,在BEYOND诞生的那个年代,真实和坦诚在香港的音乐界几乎是找不到的。甚至整个娱乐圈和社会都是如此。因为那时候是黑社会横行的时代。
而家驹则是少有的有真性情的男人。
这样一个敢于说真话,追求真善美的斗士,自然会在作品中体现他的思想。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主题:
(1)卡菊对当时香港的现状非常不满。他不喜欢眼下只是发号施令的傲慢大佬,也不喜欢所谓可怕的一代人的现状,对远离理想无限尴尬。所以他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这种愤怒,这种不满,这种感觉。我们总能在家驹的这类歌曲中听到“叹息”,那自然是家驹的叹息,但十几年后的今天听到的,不就是我们的“叹息”吗?二十年过去了,但是人性还有很多其他的面是我们不想面对的。我完全能理解你能听到这样的“悲观”并感同身受。而这也是家驹音乐的优秀之处,总能引起你内心的共鸣。
(2)我们贾逵的优秀表现在他长期创作的歌曲中。这类歌曲代表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逆境的顽强抗争,对升华人生境界的诠释。家驹之所以是家驹,是因为他不只是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对当代世界的愤怒和厌倦上,而是将更多的激情和更优美的声音融入到自己积极向上的作品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海阔天空》和《我们生活的日子》才不朽。
(3)是“爱”。这种爱情既有恋人之间缠绵的甜蜜,也有失恋分离的彷徨和悲伤;既有对母亲和大地的寻根之爱,也有对农民和人民和平相处的大爱。这些“爱”不仅仅是爱,更是善良和大爱。这是一种博爱精神。
光听家驹的音乐是不够的。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在与生活抗争,不懈努力。这个灵魂的喜怒哀乐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作品中。
所以贾菊的作品那么有血有肉,所以有人把他的音乐比作鲁迅的文坛。因为在他们身上,深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更全面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