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康拉德·伦琴简介_威廉福克纳英文简介_威廉莎士比亚简介
威廉·康拉德·伦琴 中文名:威廉·康拉德·伦琴 外文名:Wilhelm Conrad Röntgen 国 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莱纳普(Lennep) 出生日期:1845 年 3 月 27 日 逝世日期:1923 年 2 月 10 日 职 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发现 X 射线并获 1901 年诺贝尔奖 1.简介 生平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WilhelmKonradRontgen),德国物理学家。1845 年 3 月 27 日生 于德国莱纳普(Lennep) 。3 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 年迁居瑞士苏黎世,伦琴 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 年毕业。1869 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 任了物理学教授 A·孔脱的助手;1870 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 年随他到维尔茨堡大学 和 1872 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 1894 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 1900 年任慕尼黑大 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1923 年 2 月 10 日在慕尼黑逝世。 1895 年 11 月 8 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 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 最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 射线。
有人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却坚持用“X 射线”这一名称, 产生 X 射线的机器叫做 X 射线机。伦琴的名字英文一般写为 Roentgen (德文名字 Röntgen 的另一种拼法) ,很多英语文献和资料使用这一拼写。1901 年,首届诺贝尔奖 颁发,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贡献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 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 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 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发现 X 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1895 年 11 月 8 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 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 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 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 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 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 X 射线威廉·康拉德·伦琴简介,表示未知的意思。同年 12 月 28 日, 《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 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
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 先后于 1896 年和 1897 年又发表了新 的论文。1896 年 1 月 23 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 X 射 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 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 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 ,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 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 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 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 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2.人物成长 少年时期 伦琴 1845 年 3 月 27 日生于德国莱茵州莱耐普城。 父亲是一个毛纺厂小企业主, 母亲是 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荷兰人。他是独生子。他的小学、中学是在荷兰读完的。17 岁就读于 荷兰乌屈克市技术学校。伦琴于 20 岁进入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868 年毕业,取得了机械 工程师称号,次年,以论文《气体的特性》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7 岁时与安娜·别鲁塔·鲁 德维希缔结良缘。
他工作认真仔细,被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孔德邀做助手,在威茨堡市麦米伦 大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他选择物理学为终生事业也是受孔德的影响, 并得到了他很多的帮助。 师从名师 1872 年随孔德到斯决司堡大学并升任讲师和副教授。 1879 年,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在济森大学取得了教授职衔。在这里主要是研究“光” 和“电”的关系。 1888 年又回到了威茨堡麦米伦大学,即孔德之后,任物理研究所所长。1894 年被选任 威茨堡麦米伦大学校长。这是欧洲的物理学家们和伦琴都在研究真空放电现象和阴极射线。 伦琴在克鲁克斯高度真空管通高压电流时看到阴极射线,电子碰在管壁上发生蓝白色的荧 光,还发现玻璃管外也有荧光。于是便产生疑问,或许这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未知射线。只 有真正工作细心、认真踏实的人才能注意并进一步去探索这种细微的变化。 发现 X 线 1895 年 11 月 8 日, 伦琴把实验室的门关的紧紧的,一个人在那里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威廉·康拉德·伦琴简介, 在出现阴极射线时,旁边涂有氰化铂钡的荧光屏上,似乎也发出点蓝白色的光。阴极射线是 不能通过玻璃管壁的,尤其是伦琴自己精心制造的装置,阴极射线漏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伦 琴把玻璃管用黑纸紧紧地蒙上,通电后阴极射线发出的光被遮住了,氰化铂钡却依然发亮。
断电时就不见了,伦琴用 10 张黑纸包着玻璃管或以铝板把玻璃管和荧光屏隔开,荧光屏仍 亮着;把厚铅板夹在里面试试,亮光突然消失,铅板一拿开,又重新发亮。伦琴把手 *** 去 一看,在荧光屏上模模糊糊有手骨的形象,手的轮廓也隐约可见,由于这是一种性质不明的 新射线,就姑且称为“X 线” 。为了仔细研究 X 线,伦琴把床也搬进了实验室,整整 7 个星 期,伦琴埋首在“X 线”中。圣诞节前夕,夫人别鲁塔来到实验室,他把她的手放到照相底 板上用“X 线”照了一张照片,这是人类的第一张 X 线照片,伦琴亲自在照相底板上用钢 笔写上 1895,12,22。别鲁塔看到照片惊叹不已,问: “这个圆环是什么?” “是我们的结 婚戒指” 。这时他们完全沉醉幸福之中了。 伦琴于 1895 年 12 月 28 日把《关于一种新的射线》为题的论文送交威茨堡物理学会和 医学协会会长手里,他以严密的文笔,将 7 个星期的研究结果,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