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季风特征
1. 季风的基本概念
季风(monsoon)是指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着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一般冬夏季之间稳定的盛行风向相差达 120° ~180°。全球很多地区都有季风的发育,但在不同的地区,季风形成因素是不同的,归纳起来有三种。
图 11-25 东亚季风形成图(据安芷生,2000,修改)
一是受海陆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随季节发生变化,冬季大陆为冷高压,海洋为暖低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冷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如东亚季风就是这种原因导致的(图 11-25)。
二是受大尺度行星环流影响,形成行星风带,它基本上是纬向的,如热带为东风带,中高纬为西风带。冬夏季之间,这些行星风带有显著的南北位移,强度也有很大变化。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性转移,盛行风往往近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行星季风。行星季风在低纬区 N30°~S30°最为显著。南亚季风就属此类。
三是受高原大地形影响,巨大而高耸的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同样存在着季节性热力差异,必然产生类似于季风的现象。冬季高原是冷源,高原低层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环流,其东南侧盛行北—东北风,与东亚冬季风一致。在夏季,高原是热源,低层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性环流,其东侧出现西南风,使夏季西南风加强。所以青藏高原加强了东亚季风。
据研究,全球有几个明显的季风气候区域,它们是澳大利亚北部,西北太平洋,北冰洋沿岸以及北美洲等地区,其中西非、东非、南亚、东南亚、东亚等地则为显著季风气候区。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2. 中国现代季风的特征
中国处于东亚季风(East Asian monsoon)和南亚季风(South Asian monsoon)区内,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之一。这是因为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其东边又是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这就使得它们之间在夏季和冬季产生巨大的气压差,形成显著的季风。东亚季风区,在夏季为东南风,而在冬季刮西北风。因此,夏季温暖多雨,而冬季寒冷干旱。
在中国,由于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中国东部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盛行西北气流; 而夏季在东部盛行东南气流,在西南部盛行西南气流。从而造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闷、多雨,尤其多暴雨。在我国热带和东部地区形成鲜明的旱季和雨季,只是时间略有早晚,并且有从南向北推进的规律。我国华南前汛期,江淮的梅雨及华北、东北的雨季,都属于夏季风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