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是为了什么?

基本上就是听课,很少讲乐理。熟悉古今中外的音乐流派和介绍各种乐器,并谈论东西方音乐的差异,包括起源和艺术形式。可以提高音乐素养,有机会可以上这门课。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在听的过程中不仅愉悦了感官,也升华了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才是“听”的根本意义。

扩展数据

音乐欣赏的感性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分音乐和声音的能力

这是指辨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如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如果欣赏者有分辨这些音乐元素的能力,就有了声音感知的基础。《淮南子》曾记载“六律有,而不可听,无师旷之耳。”

“师旷的耳朵”是能辨别声音的耳朵。如果一个人分不清2/4拍和3/4拍,他就很难区分进行曲和华尔兹不同的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缺乏辨别力,就会影响他对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和声音感知的辨别能力具有首要的意义。

2、感受音乐声音的能力

乐音的感受力包括旋律、节奏、多声部音乐以及对音乐结构的整体感知。其中,旋律感主要是感受不同旋律的特点,从而体会旋律之美和蕴含其中的情感内容。节奏感决定了音乐的表现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必须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多声部音乐技术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和管弦乐领域。只有具备了多声部乐感,才能理解各种声部的组合以及音乐的和谐效果。音乐结构的整体认知是将音乐的各种元素综合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3.对音乐的注意和记忆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声音素材在时间中展现,随着时间的运动而稍纵即逝。注意力能永远保持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打动音乐,延长音乐的进程。如果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没有很高的关注度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