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音乐家是盲人?

(1893-1950):原名花,江苏无锡人,民谣音乐人。

1893 8月17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寺旁的“颐和山居”。他的父亲华清河(没有。薛梅)是无锡徐东宫雷尊殿的道士。他的母亲秦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嫁到了秦家。婚后不久,她就成了寡妇,与华清河的婚姻遭到了族人的唾骂。她在阿炳出生一年后就去世了。阿炳出生时,被父亲送到巫溪县东亭镇小四方巷老家,由家人抚养。八岁以后,他被带回道观,学名华,谥号,并被送到私塾学习。

华精通各种乐器和道教音乐。阿炳年轻时就表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65,438+00岁时,父亲教他打石头抵御寒冷,练习各种节奏(后来成为当地著名的鼓手)。12岁时,阿炳开始学习吹笛子。他父亲经常让他对着风口吹,在笛子末端挂一个铁环,增强手腕力量。后来他干脆把铁环换成了砝码。当阿炳学习二胡时,他更加努力。他的琴弦被鲜血染红,手指被拉出厚厚的茧。阿炳拉的二胡外层弦比普通的要粗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是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演奏。他长得英俊,有一副好嗓子,被称为“小石天”。

1914年,华去世,成为掌管雷尊寺的道士,与堂弟华伯阳轮流掌管雷尊寺的香火收入。后来,由于管理不善,阿炳又染上了恶习,生活逐渐穷困潦倒。34岁时,他相继失明,被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婚。

1950夏天,中央音乐学院杨教授、曹安和教授专程到无锡为演奏了一段录音。这时,阿炳已经完全放弃音乐三年了。经过三天的练习,他录了两遍,留下了三首二胡作品,分别是《二泉映月》、《听松》、《冷春风》、《大浪淘沙》、《龙舟》、《昭君》。之后的《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得20世纪中国古典音乐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请阿炳老师,但当时他身患重病,无法应聘。于19565438年2月4日逝世,葬于无锡西郊脚下的“颐和山房”陵园。妻子董彩娣于3月27日去世,1951。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家族传承的藩篱,他博采众长,吸收了许多技巧,并通过音乐反映了他对痛苦生活的全部感受。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着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深沉的气息,真挚、扣人心弦,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