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上恋人未满是什么关系

你好!已收到你的提问,我是此刻心理平台的咨询师马桂霞。

一、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友情、爱情、亲情,是三种人际互动的基本情感。而你说的刚好就是两种关系的交叉,既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有恋人之间的亲密,如果发展下去,会有亲情的产生。所以,友情、爱情、亲情必然同时存在于任何两个产生互动的个体之间。混合不同搭配,产生不同效果。比如说:“友人以上,恋人未满”“相处久了成了亲情”

“红颜知己”“男人的女兄弟”“女人的男闺蜜”“第四种情感”等。就像大自然只赋予了世界三种颜色:红绿蓝,然后不同比例混合搭配,才形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如果你要提纯到红绿蓝,估计只能在实验室吧。这些基本的情感体验都是你的主观体验,任何两个产生交互的个体,都有着爱情、友情、亲情。只是比例不同。比例这回事就是:到达什么程度能被你识别?再到达什么程度你能接受?这些全部是主观的心理感受,是你个人化的感受和选择,没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二、是一份不太确定的关系。如果在你这里你无法明确和清晰的话,就会产生混乱和模糊不清,这种内在的主观体验会影响你在现实中的认知和行为,你就会在这段关系中产生不确定的行为和不清晰的边界。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是朋友还是超越朋友,就会产生冲突和不安。而这种冲突和不安会让你在这份关系中无所适从,也会变得小心翼翼,就会慢慢失去在关系中的真实和弹性自如。时长久了,也会变成一种鸡肋般的存在。

三、是对现实恋人不满的一种补充。也有可能对方的某种特质符合了或者激活了你心中理想恋人的形象,就会在你内心产生一种依恋的冲动。这种依恋会产生一种爱情的感觉,也就是你说的恋人的关系。但完美的恋人是自己心中的理想存在 ,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正是现实中的不完美,才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下一个理想恋人的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恋人关系会被社会所承认和接纳,这就会产生冲突。

四、冲突来源于压抑的本能。我们的文化禁忌,会压抑一部分本能。在我们成长的时候,会被要求按照“男人应该、女人应该”来发展,进行性别认同教育,所以我们选择性的认同了自己的部分人格,同时也将异性特质的部分进行了压抑,然后以符合社会规则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男人之间的勾肩喝酒、女人之间的拉手逛街,都是在合理地表达同性间的感情。而一个人在生理意义上有绝对性别,但是心理意义上并没有绝对的性别。心理学家荣格在这方面的描述是:每个生理男人都有女性的一面,叫阿尼玛;每个生理女性都有男性的一面,叫阿尼姆斯。直观的说就是:男人有女人的一面,女人也有男人的一面。荣格的意思就是说,心理意义上,不存在纯洁的男人和女人,大家都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体。而爱情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心理意义的存在,只能从心理意义上探讨。所以,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不同的生理性别的组合都存在爱情。正如不同的职业、年龄、肤色组合都能产生爱情一样。因此不仅异性之间没有纯洁的友谊,同性之间也没有。如果再进一步发展,会激发禁忌的惩罚感,就会以罪恶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想到自己居然会对同性有感觉,会有恶心感,所有的恶心,本质上来说,就是太向往。友情本身就是一种合理化的爱情,亲情也夹杂着友情,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时也可以像朋友一样愉快的玩耍,异性之间没有纯洁的友情,恋人之间也没有纯洁的爱情,亲人之间也没有纯洁的亲情,纯洁,只是一种理想化不可实现的状态。即使你处在一段恋爱、婚姻关系里,你依然会对伴侣之外的人产生心动、冲动、幻想,这就是哈菲尔德说的激情爱。人可以不谈恋爱,不结婚,但不可能不产生爱情。就像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去跟别人上床或者接吻,但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产生冲动。人与人之间只要有连接,就会有感情,只要有感情,就会有爱情。爱人只能有一个,但爱情对象有很多,其他的就必须以冲动、友情、炮友、知已等名词来掩饰。当然,这不是故意的,是潜意识。掩饰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可以防御自己的“花心”“混蛋”“流氓”的罪恶感,继续假装自己是个好人。这种关系最多叫:我对你有感情,但是你还没有达到能和我恋爱的级别。

最后,我要重复一开始的问题,你对别人的感情到达什么程度能被你识别?再到达什么程度你能接受?你的伴侣对别人的感情到达什么程度你能接受?然后行为上选择性的节制。是“度’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度”就是你说了算。最后,就是别太较真、别强迫、别追求绝对的安全和纯洁,不然,你会把关系作得惨惨的。

如果你也带着疑问,欢迎寻来找我做咨询,点击此处即可直达? http://mk.xinlifm.site/ms/3DH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