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锣鼓简介

据史料记载,江州鼓乐最早可追溯到初唐时期。619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领兵从龙门渡过黄河,屯兵白碧秦王堡,讨伐刘武周。在新绛县,至今仍有李世民驻白碧时使用的击鼓台。据说,当时的人们为了庆祝秦王在各种战斗中的胜利,创作了一首壮丽的音乐《秦王败仗》,表现了李世民军队的车轮声、马蹄声和马蹄声。1988期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龙年音乐周”中,新疆农民业余鼓乐队赴京演出,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江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声震十里”之称。江州是山西锣鼓音乐的宝库。华清鼓、汾南车鼓、湘川锣鼓都诞生在这里。秦王点兵、老鼠结婚、下坡滚核桃都在这里得到升华。2012龙年春晚,江州鼓剧团有幸参加演出,以《鼓韵龙吟》敲打龙年,气势磅礴。

霍州、洪洞等5个县市组成的临汾威风锣鼓队赴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太钢锣鼓队出访海外,参加柯受良飞黄腾达、香港回归文艺演出。当上身赤裸、头戴黄巾、佩戴彩带的选手们排成方阵,齐声挥动手臂,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入场击鼓,那动人的鼓点,如波浪一般,如雷鸣般滚过天际,以其雄壮的气势和惊天动地的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铺开了中华民族激情奋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这是雄壮的锣鼓一鸣惊人,享誉海内外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文化。山西的锣鼓文化历史悠久。《太平御览》卷五八二所引《山海经·野东·御制世纪》中记载了一个古老的神话:黄帝与蚩尤交战时,蚩尤非常凶猛。"带着一个铜头,他在空中冒险."他有一对铜头,吃石头当食物,所以他可以在空中冒险。后来黄帝得了一个怪兽,叫隗。“其皮如鼓,雷兽骨伸出,以五百里称雄天下。”最后通过《三千八百里》的鼓声,蚩尤被震慑,终于投降了。在这里,魁不是真实的动物,而是龙、凤、林之类的虚拟动物。人们认为这种动物有魔力,用它的皮做成的鼓有震撼人心的声音,可以驱魔,使人避灾得福。这反映了古代的动物崇拜。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种原始崇拜意识必然成为锣鼓文化的深层内核。在山西省屯留县,据说当地的“盯家伙”艺术最早用于祭祀活动,或在干旱下雨时,锣鼓手击鼓时裸体以示虔诚。在霍州一带,相传在尧时就有以鼓乐祭祀神灵的习俗。在临汾和洪洞,据说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后,她的女儿在农历三月初三回娘家,然后在四月初八去婆家。当地人民组织了庞大的锣鼓队来迎接她,互相比赛,于是“雄伟的锣鼓”就产生了。可见山西锣鼓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汉族神话、传说、图腾、巫术等古代宗教意识。它不仅富有新时代的风格,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山西的锣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整体风格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恢弘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