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字的歌?
《无词歌》是一种像歌一样的抒情钢琴小曲。它包含了歌曲般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无词歌和夜曲性质相似。上面提到的菲尔德写的夜曲之一,曾被称为无词歌。《无词歌》的名字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造的。无词歌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认为他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更清晰。他曾在一封信中说:“如果你问我写无字的歌是怎么想的,我说,‘就像无字的歌’。虽然我写一些无字的歌的时候心里有明确的词,但是我还是不想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因为文字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只有无字的歌才能对每个人说一样的话,唤起一样的感觉。”门德尔松经常将他的无字歌曲而不是文字寄给家人,以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有一次,他把一首降B小调无字歌曲的初稿寄给了他的妹妹方尼,说:“当我收到你的信时,那是一半怀旧,一半高兴。我的心情是这样的。”降B小调无词歌曲的特点是旋律奔放,节奏活跃。表现出一种兴奋和激动。音乐由两段不同的乐段组成。按照“一二一二一”的顺序,最后一段由小调变为大调,表现出一种明朗而令人欣慰的心情。
门德尔松一共写了49首无字歌曲,有人给这些无字歌曲加上了标题,如《狩猎歌》、《春风》、《纺车》、《葬礼进行曲》、《春之歌》等等。虽然这些标题大部分不是门德尔松自己的意思,但有助于演奏者和听众理解音乐形象。比如A大调的无字曲叫《春之歌》,旋律优美生动,清亮欢快,伴奏部分散落的和弦清澈如水,仿佛是竖琴的声音,真的让人感觉春意盎然。这首乐曲不仅在钢琴上演奏,还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和合奏。这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抒情小曲。
无词歌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体裁。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法国的圣桑、福莱等现代作曲家都写出了优美的无字歌曲,广为流传。柴可夫斯基的F大调无词歌曲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演奏的歌曲。音乐优雅、妩媚、飘逸,流露出忧郁、伤感的思想;在大调调式清晰的和声中,融入小调调式特有的旋律,渲染出一种悲凉的色彩,这是柴可夫斯基众多作品中共同的创作特点,反映了柴可夫斯基时代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尽管如此,其亲切感人的语气,今天仍然具有感染力。F大调无字曲原本是一首钢琴独奏,由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赖斯勒改编为一首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