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在韩国历史上李梦龙和春香的故事?
《春香传》,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在韩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多年来被译成汉、英、法、俄、德、日等十几种文字,甚至被编入了韩国高中国语课本。
故事经过
在朝鲜,《春香传》的故事情节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
它分上、下两卷。
上卷写退妓(注:退妓指退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命梦龙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
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注: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赴京师。?
故事内容可谓相当传统,具有熟悉的“名著”面孔。出身不同的“才子佳人”,生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时代,俩人却不巧“一见钟情”并斗胆“私定终生”。然而,大事就发生在只欠东风的万事具备中。
而且,毫无疑问,受苦受难的一定是苦命的女人——春香,谁叫她是妓女的女儿,长得又如此清秀脱俗,让不存善心的恶官想入非非。而富家子弟必定要追随晋升的父亲,还要只身负笈,一举登科,荣宗耀祖。这样一来,要么是“韩式陈世美”?要么成为封建思想的陪葬品,各自选择没有爱的人生?要么双双化成蝶,异世相守?
当然,最想要的还是原著的美好结局,李梦龙衣锦还乡,救下一脚已跨入地狱之门的春香,惩罚了欺压、讹诈百姓的南原御史,有情人盼来了新生。而电影《春香传》、现代版电视剧《豪杰春香》,正是以原著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用现代的艺术形式发扬着传统文化的精粹。
扩展资料
《春香传》所传诵的有关“春香与李梦龙”的爱情故事,对于韩国人来说,其意义与深远的影响,就像西方人心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国人心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苏三与王金龙”。流传的不仅是悠远动人的故事,还有未被岁月掠走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生活的奇异化石。
看这样一部充满浓郁民族特点的影片,体验被疏离的神秘感,游走于布满疑惑的探索丛林,与众不同的“印象”将在不知不觉中住进脑海里。
在韩国,春香传的故事在未用影像画面记录之前,在民间,人们用“板索里”延续着它的生命,一种讲究音节韵律的清唱表演,通常由敲鼓者与演唱者俩人同台完成。这种悠久的演绎方式使得古典文学与传统清唱的民间曲艺相结合,交相辉映,彼此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林权泽的影片冠以国容、国魂,正是其作品不惧“冷门”,全心拥护传统,所回赠的荣誉与骄傲。显然,其可贵的精神首先赢得了圈内圈外的认可。
搬上大银幕的《春香传》,也成全了林权泽的心愿,通过电影不断地传播着他对韩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的情意滋养了他的影片,《西便制》《醉画仙》《千年鹤》等等,使其呈现的作品,总有丢不掉的“板索里”在耳边敲打,摈弃了平庸与浮华,多了一丝人文精神的灵气。
同时,谈到林权泽的《春香传》,不得不提80年代尹龙奎执导的《春香传》。虽然林权泽的影片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豪华阵容,动用8000名演员、12000套戏服,历时四个月拍摄完成,并在戛纳电影节赢得了最长的掌声。
但在我看来,“香艳”与“唯美”抢夺了眼球,书中也并未描述敢于追求平等爱情的春香会动怒砸物,在渲染春香刚烈的个性时,融入了现代女子的任性与强势,是要宣扬自由平等,但过于放大,发挥太多,有失稳重,多少遮蔽了更多可解读的“历史内涵”。
当然,还要客观地讲,此剧针对韩国以外的观众,文化底蕴倒是其次,好看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也只有成功了才能谈弘扬传统文化之类的美好愿望。我只是狭隘地认为,年代不是问题,有些爱情故事,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更能营造美好。
总之,如果由此看到了韩国的美丽面容,引起了看客对另一种文化习俗的兴趣,林权泽的《春香传》就不仅仅是令人惊奇的美轮美奂的景致,它应该有更深层的价值藏于其中。
百度百科-春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