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设立党支部

郭德纲如日中天,大家都说他振兴了相声事业,如果没有他相声就黄了,有了他相声更“黄”了,当然这两个黄不是一个概念,固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郭德纲,中国听相声的人至少会少一半以上。

我们再给大家聊一下,为什么德云社是郭德纲、李菁、张文顺三个人***同创立的,但最后却成了郭德纲自己的产业。这事儿还得从北京相声大会开始说起。

郭德纲闯荡北京,和张文顺一起成立了一个剧场,所谓剧场其实就是夸大其词的一种说法,因为他们连个场地都没有,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法人机构,演出更是青黄不接,今有得演,明就没得演,但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正规,所以起了一个相声大会,这种很唬人的称谓。

其实那个时候的相声市场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惨淡,基本上就是靠郭德纲和张文顺两个人搭台演出,李菁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这个组织里面负责做一些财务工作,但是因为根本就不进什么钱,所以这个财务也比较轻松,没有什么事儿,有一搭没一搭的李菁也会上台说两段,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在成立德云社之前,其实郭德纲已经进了北京的文艺团体,我们在网上也能看到一些照片,但是郭德纲在照片里都比较卑微,因为这一个文艺团体就是我们所谓的主流文艺界,不允许郭德纲登台表演,郭德纲是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在北京熬了一段时间,实在熬不下去了,回到了天津,承包了一块地方,准备在这里继续干相声。钱也投进去了,地方也租了,相声也开始说了,但就是没人听,就这样潦潦草草地坚持一年,最后不得已还是关门了。

但是郭德纲毕竟不是凡夫,他内心还有一颗要振兴相声事业,要靠相声发家致富,飞黄腾达的梦想,所以他又回到了北京。

为了生存都是这里演一场,那里演一场,在各个小茶馆小剧场去流窜,也正是这种不断换地方,不断换搭档的演出,让他学习到了各种流派的不同表演风格,并融汇成为自己的一套表演模式。

真正使郭德纲产生转折性的变化还是于谦的出现,于谦有一次所在的团里面比较忙,于是喊郭德纲去帮忙和他一起搭档演出,那时候是在北京的郊县,经过东奔西走这么多年,郭德纲把各种文艺形式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的一套艺术表现形式,练就了他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比较受欢迎,在北京的郊县相当有名气。

中国有句话叫浅水难养蛟龙,而郭德纲就是这么一个蛟龙,在03年和04年的时候,当时电台里啊经常也放一些相声节目,都是比较老旧的老相声。

随着审美的变化,听众听到这种相声已经没有多少笑点了,于是熟悉郭德纲的一个观众就给电台推荐了郭德纲:你们可以播放一下他的相声,还挺好笑。

就这样郭德纲从一个小剧场的这种封闭形式,走入了电台这种开放式的舞台,也慢慢开始走红,和于谦的搭档,让郭德纲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书归正传,我们还是要说到德云社。这个时候还没有德云社的,而北京相声大会也仅仅只有一个名字,根本没法维持下去,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郭德纲凭借自己的名气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复兴小剧场相声,或许还能够赚钱,而这个时候的郭德纲已经和前妻离婚,并且和王惠结婚,王惠确实是一位贤妻,为了支持郭德纲,她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和车子,帮助郭德纲成立了德云社。

这里就说到重点了,郭德纲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成立了这个社团,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独资的组织。而这个时候张文顺和李菁还在郭德纲身边,郭德纲邀请他们也入股,但是两个人都没有同意。

其实看来,如果知道德云社未来发展会这么迅猛、这么火爆,张文顺和李菁说什么也得投点钱啊,但当时郭德纲的说服力确实有点弱,毕竟郭德纲混了这么多年,也成立过一些组织,但没干出什么起色,你这种连个成功案例都没有,还想让张文顺和李菁拿钱入股,他们也估计也不会同意。

德云社最开始的一些组织关系还是靠于谦这个从主流相声界出来的人一路打点,并且和郭德纲完美配合,成为了继郭德纲之后的第二个德云社灵魂人物。

但于谦自己倒也很谦虚,他明确表示自己就是德云社的一个员工,就是一个说相声的,没有什么股份,就是拿一些劳务费而已。

或许这也是德云社这么多人来来走走,但郭德纲和于谦这对组合却始终没有变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位置,都懂得自己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