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是什么意思

杵臼之交的意思是指不计贫贱的友谊,常用于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

如下:

1.杵臼之交(拼音:chǔ jiù zhī ji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不计贫贱的友谊,常用于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2.东汉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公孙穆,字文义,胶东人,家境贫寒,为人好学,住在山中苦读。他自幼就钻研《韩诗》《春秋左氏传》等,学问精深,但他不愿出仕,在东莱山一带过着隐居生活,潜心求学。他读书读到一定阶段,很想再求深造,进一步去游太学。

3.不过,想进太学读书,需要许多钱,公孙穆家里很穷,拿不出这笔巨大费用,正在焦急,忽然听有人说:有一个富户吴祐,正想招雇一大批舂米工人。公孙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赞点钱,将来再进太学也不迟。他便装成工人模样,前往应征,挣点工钱来作游学的路费。

4.这家主人叫吴祐,二十岁父亲去世,家境也是困难的,还给人家放过猪。后来举孝廉,当过长史、齐相、河间相,是个有学问、有正义感的官员。一天,吴祐巡视舂米的工地。

5.见到这个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样子,举止斯文,问起原因,才知原来是一个饱学之士,和他相谈起来,更是觉得公孙穆学问渊博,见解高妙,又惊又喜,两人就在舂米房里、杵臼之间交上了朋友。吴祐对公孙穆这种苦学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资助他人太学深造。

6.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约束下,一个达官贵人能够与一个穷苦的读书人交朋友,实在是难能可贵、世所罕见,所以被人们颂为佳话,广为流传。成语告诉人们,交朋友不应以贫富贵贱为标准,而更应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