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自由颂表达的什么意思?
《自由颂》不仅仅是普希金的传世名篇,文学史上的佳作,它也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们的诗人的人生命运。走入工作岗位的普希金,更进一步接触了社会现实,关注着自己那个被专制体制掌控的祖国的命运,他开始将笔端从以往的爱情,友谊,生活领域转向时代的主题脉搏。他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思想,认为俄罗斯应该打破农奴制度的枷锁,走上法制国家的道路,他赞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无论是沙皇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他的权力来自法理而不是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自由颂》,仿佛是一声晴天的霹雳,集权体制的最高层--沙皇感到惶恐和震惊,这首诗被禁止,或者用我们熟悉的词--封杀,我们的诗人也被流放。所有的集权体制有着***同的特点,禁锢思想以麻痹人民,对于意识到问题的知识分子所发出的呐喊,进行可耻的迫害,防治民众觉醒。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自由颂》最初就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流传开来,成为了劈向沙皇专制体制的第一声惊雷。
自 由 颂①
[俄]普希金 1817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
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
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
啊,你骄傲的自由底歌手?
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
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
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
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诗歌的第一节就充满了一种战斗性,西色拉岛上的皇后指的是爱神维纳斯,传说她住在那个岛上,放弃温情的脸孔,呼唤着劈向沙皇的惊雷,作为一个工作在沙俄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能有勇气向这个专制体制发出这样的呐喊,需要的是勇气。诗歌的第一节直接比达了主题--歌颂自由,谴责专制政体的罪恶。)
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
高卢人②的高贵的足迹,
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
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战栗吧!世间的专制暴君,
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
听啊,振奋起来,觉醒!
(第二节中提到的高卢人研究者认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法国革命诗人雷勃伦,有人认为是法国大革命中牺牲的诗人安德烈-谢尼耶,还有人认为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作者日-德-李尔。但无论是谁,从小接受法国文学熏陶的普希金,后来又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成果,法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第二节,他呼唤那些悲惨的社会底层的奴隶们觉醒起来。从欺骗中觉醒,普希金也是这样,沙皇政府成立皇村学校为的是培养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帮凶,但却在它的体内启蒙了这些知识精英,最终他们要做的是这个专制体制的掘墓人.)
唉,无论我向哪里望去——
到处都是皮鞭,到处都是锁链,
对于法理的致命的侮辱,
奴隶软弱的泪水汪洋;
到处都是不义的权力
在偏见的浓密的幽暗中
登了位——靠奴役的天才,
和对光荣的害人的热情。
(“到处都是皮鞭,到处都是锁链”一个知识分子,无论身处何时都能感受时代的痛苦,在这皮鞭和锁链之下是哀怨痛苦的人民,法理被专制最无耻的玩弄,强暴,而造成这一切罪恶的核心就是那个有着“光荣害人热情的人”,普希金在诗歌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社会问题之所在,并且能有勇气将他揭穿,好像中国的海瑞直接骂到嘉靖皇帝,因为这个核心模式不变其他一切也都不会变。)
要想看到帝王的头上
没有人民的痛苦压积,
那只有当神圣的自由
和强大的法理结合在一起;
只有当法理以坚强的盾
保护一切人,它的利剑
被忠实的公民的手紧握,
挥过平等的头上,毫无情面。
只有当正义的手把罪恶
从它的高位向下挥击,
这只手啊,它不肯为了贪婪
或者畏惧,而稍稍姑息。
当权者啊!是法理,不是上天
给了你们冠冕和皇位,
你们虽然高居于人民之上,
但该受永恒的法理支配。
(诗人不是单纯的控诉这个罪恶的体制,而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自由与法理的结合,这才是保证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
啊,不幸,那是民族的不幸,
若是让法理不慎地瞌睡;
若是无论人民或帝王
能把法理玩弄于股掌内!
关于这,我要请你作证,
哦,显赫的过错的殉难者③,
在不久以前的风暴里,
你帝王的头为祖先而跌落。
(这一节,诗人举出了历史的例证,那个殉难者指的是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他承担了他的祖先,波旁王朝各位先王的过错,这也是给当时在位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告诫,前车之鉴,但是握有暴力机器的专制统治者是很难理解到这一点的,维护专制也就是维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后世的历史还在重演这样的故事,奇奥塞斯库式的历史剧如同现代版本的复制)
在无言的后代的见证下④,
路易昂扬地升向死亡,
他把黜免了皇冠的头
垂放在背信底血腥刑台上;
法理沉默了——人们沉默了,
罪恶的斧头降落了......
于是,这个恶徒的紫袍
覆在了带着枷锁的高卢人身上⑤。
(那个新的穿上紫袍的人是复辟帝制的拿破仑,普希金赞赏法国大革命,但是并不是盲目的推崇,他发对法国大革命中的过激行为,也反对拿破仑的登机复辟,一切问题都应该在法理范围内解决。)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
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
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人人会在你的额上
读到人民的诅咒的印记,
你是世上对神的责备,
自然的耻辱,人间的瘟疫。
(历史和人民会最终完成对暴政的审判,有罪的人必有应得的下场)
当午夜的天空的星星
在幽暗的涅瓦河上闪烁,
而无忧的头被平和的梦
压得沉重,静静地睡着,
沉思的歌者却在凝视
一个暴君的荒芜的遗迹,
一个久已弃置的宫殿⑥
在雾色里狰狞地安息。
(这里的宫殿指的是俄罗斯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宫,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代暴君保罗一世就是在这里被杀死,这是又一个举给沙皇的例子。)
他还听见,在可怕的宫墙后,
克里奥⑦的令人心悸的宣判,
卡里古拉⑧的临终的一刻
在他眼前清晰地呈现。
他还看见:披着肩绶和勋章,
一群诡秘的刨子手走过去,
被酒和恶意灌得醉醺醺,
满脸是骄横,心里是恐惧。
(克里奥是古希腊神话中司掌历史和史诗的女神,普希金从小对《荷马史诗》就深有研读,所以在其作品中多出会用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卡里古拉是古罗马著名的暴君,最终为自己的近臣所杀,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丁度-巴拉斯的电影《暴帝卡里古拉》中有所了解。)
不忠的警卫沉默不语,
高悬的吊桥静静落下来,
在幽暗的夜里,两扇宫门
被收买的内奸悄悄打开......
噢,可耻!我们时代的暴行!
像野兽,欢跃着土耳其士兵⑨!......
不荣耀的一击降落了......
戴王冠的恶徒死于非命⑩。
(土耳其士兵,是因为当时的许多东方君主都以土耳其军队作为自己的近卫军,相当于中国皇家的御林军,这种近卫军在宫廷政变中历来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保罗一世就死于其中。)
接受这个教训吧,帝王们:
今天,无论是刑罚,是褒奖,
是血腥的囚牢,还是神坛,
全不能作你们真正的屏障;
请在法理可靠的荫蔽下
首先把你们的头低垂,
如是,人民的自由和安宁
才是皇座的永远的守卫。
(暴力机器可以用来维持对人民的镇压,但是只有自由之花才是永远的卫兵。)
普希金的这首《自由颂》保持了俄罗斯传统公民诗的色彩,同时融入了飘逸的浪漫风格,抒情叙事结合,语体庄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