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一生

悲惨的童年

“自由艺术家”

歌王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提起舒伯特的名字,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写的很多流行歌曲。而《野玫瑰》《鲸鱼》《菩提树》等歌曲感人至深的旋律自然会在人们的耳边回荡。但是,对于不了解舒伯特生平经历的人来说,很难想象作曲家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创作出这些作品的。

生活与创造性思维

舒伯特生活在欧洲封建复辟时期。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各国激起的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于各国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逐渐走向低潮。1815年以后,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建立了反动的“神圣联盟”,他们相互勾结,更加残酷地镇压革命势力。奥地利的梅特涅(Metternich)是19世纪初奥地利反动政权的总理。他是反动的“神圣联盟”的鼓吹者。政府是这个反动联盟的顽固堡垒。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奥地利王室从一开始就是欧洲野蛮、保守、反动的代表。”19世纪初,奥地利成为“所有民族的监狱”。舒伯特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窒息的环境中生活和创作的。

(-)贫穷的童年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郊区赫蒂安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学校老师。教师的工资很难养活一大家子,所以舒伯特的童年生活很贫困。当时因为学校老师要给学生上音乐课,舒香特的父亲也懂一些音乐知识,会玩一些乐器。他经常召集一些音乐爱好者在家里演奏音乐,这让舒伯特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父亲也喜欢组织家人练习各种器乐合奏娱乐。实际上,我父亲拉大提琴,小舒伯特拉中提琴,他哥哥拉小提琴。每当父亲犯错,舒伯特都会马上提醒:“爸爸,你错了!”9岁时,舒香特向教堂歌手霍尔茨学习音乐理论和管风琴演奏。小舒伯特丰富的音乐知识常常让霍尔乔感到震惊。他说,“当我想向他介绍一些新的东西时,我发现他已经知道这些了。”

当舒伯特十一岁时,他成为了教堂唱诗班的一名歌手,并以出色的童声演奏小提琴。后来考上了教会唱诗班寄宿学校,免费住宿学习。少年时期的舒伯特已经展现出了很多音乐天赋。他是学校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每当乐队指挥不在时,他就被邀请去当代理指挥。这让舒伯特有机会熟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许多优秀作品,了解很多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然而,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寒冷的冬天,室内没有火炉,可怜的舒伯特又冷又饿。他曾写信给他的兄弟,“我们经常想吃苹果,因为从可怜的午餐到晚餐有整整八个小时的间隔!”舒香特早就开始作曲了,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许多歌曲和器乐。但他经常苦于没钱买五行纸。他曾感叹:“如果我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

1813年,16岁的舒伯特离开了学校。为了减轻父亲的经济负担,他开始在父亲的学校里做助教,教私人钢琴。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舒伯特非常厌倦刻板枯燥的教学生活。他多么希望辞去教师的工作,投身于音乐!但是,如果没有正式的事业,舒伯特靠什么养活自己呢?所以,他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的烦恼。给小学生讲解同样的拼音,语法等等。

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舒伯特也坚持在业余时间作曲。不到二十岁,他已经创作了数百首歌曲、五部交响曲、十五首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品。

回到顶端

(2)“自由艺术家”

1818年,舒伯特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决定成为一名对艺术和生活抱有天真幻想的“自由艺术家”。然而,他料到像他这样出身卑微的作曲家,在19世纪初的维也纳会如此不自由!

当时的进步作家波斯特这样描述19世纪初维也纳的社会状况:“到处都是秘密警察...每个酒店服务员都是有补贴的特工...他们在餐馆和旅馆里到处偷听别人的谈话。即使在皇宫的图书馆里,也要小心他们。书店经常有间谍上门。他们的目的是窥探顾客买了什么书。当然,所有被怀疑的信件都要接受检查。”维也纳官员密切监视书籍、报纸、戏剧、表演和社会上的所有文化生活。没有民主的空间。但另一方面,政府为了腐蚀和麻痹人民,大力提倡享乐主义的文化艺术,当时在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意大利歌剧不断上演;公园里,上流社会的客厅里,酒吧里,舞会此起彼伏,很多人沉醉在没完没了的维也纳华尔兹中。在这种表面上歌舞升平,实质上腐朽反动的政治氛围中,维也纳市民阶层中的许多人丧失了对民主理念和革命理想的追求,一种囿于个人小世界、目光短浅、苟且偷生的小市民习惯日益养成。正如当时一位女作家所描述的:“享乐和懒惰取代了高尚的情操。.....鞠躬和弯腰的时尚抑制了任何一种更高贵的趋势。”

然而,维也纳市民阶层中的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对这种政治局面深感不满。比如作家波斯特写了《奥地利的真相》这本书,不厌其烦地揭露奥地利的腐败。因此,他被迫流浪到美国。出生于平民家庭的舒伯特对奥地利的现状极为不满。他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可悲!人民的诗,表达了内心的愤怒:

“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无数人的力量都成了废物,没有人是独一无二的。

一切都顺其自然。

无限的痛苦在折磨着我,我只剩下一点点残余的力量。

时代不让任何人做大事,也教会了我响亮而无臭地化为乌有。……

舒伯特不想依附于权贵之门,成为他们忠实的仆人;我不想用自己的艺术为统治者粉饰太平,写华而不实的空洞作品来娱乐。他会用自己辉煌的音乐,倾吐当时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唱出市民的美好希望。正因为如此,舒伯特的作品很快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当时的一些进步艺术家也自然而然地聚集在舒伯特的周围。这些艺术家与舒湘特生活在一起,不分你我,一起讨论艺术问题,互相交流新的创作成果,甚至私下发表一些与权威相悖的政治见解,形成了著名的“舒伯特集团”。舒伯特的许多作品都是在乐队的简报会上首次演唱和演奏的。朋友们亲切地称这种聚会为“书香特聚会”。

奥地利皇帝曾经说过,“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需要忠诚的仆人”。像舒伯特这样的艺术家,当然不是皇帝的忠实“仆人”,当然不会受到当局的重视和欢迎。在国家警察的档案中,舒伯特被记录为“鲁莽之人”;他的一个思想自由的朋友被警察抓的时候,他也因为受到牵连而被拘留。虽然舒伯特的歌曲和音乐作品在当时的维也纳市民中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但由于不被官方赏识,很难出版和演出。舒伯特生前甚至没有听过自己交响乐的演奏。1815年,他写下了不朽名曲《魔鬼》,但过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强同意为他出版这首歌,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他的歌曲《流浪者》出版后,他只得到两个荷兰盾(居尔登荷兰盾:奥地利硬币名称)。它值48.2美分。),而出版商从这部作品中总共赚了2.7万荷兰盾。在他生前卧病在床,没钱买药的时候,他的朋友们把他的《冬之旅》寄给了出版商,但出版商只给了《菩提树之歌》一个荷兰盾。

在出版商的残酷剥削下,靠卖作品为生的舒伯特经常饥寒交迫,挣的钱往往不够租乐器。他经常住在没有火的房间里。当他和他可怜的朋友迈尔霍夫住在一起时,他们只能一起穿一件外套。迈耶霍夫外出工作,舒伯特只好躲在家里写作。因为舒伯特太穷,他爱的女孩离开了他,嫁给了一个富商。后来,舒伯特想得到一个固定的职位来保证自己的生活,但他的民主思想和热爱自由的个性使他无法在政府机构中找到事情做。他试图在一所师范学校找到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但是失败了。1827年,维也纳第二宫廷乐队的队长一职空缺。按照舒伯特的音乐天赋,他完全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但是皇帝和官员们却把这个职位给了另一个比舒伯特更在他们心中的人。第二年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舒伯特天生不是一个忧郁的人。他曾经幻想过自由创作、温馨生活、幸福爱情的艺术环境。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也热情地唱出了美好的理想。然而,令人窒息的社会空气,长期的物质贫困和精神折磨,以及曾经因为各种社会原因给予他无限温暖的友谊团体的逐渐瓦解,都给了舒伯特巨大的痛苦,他逐渐陷入了悲伤和失望之中。他在给朋友和朋友的信中写道:“想想我,辉煌的希望化为乌有,爱情和友谊只给我带来痛苦;我平静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我的心很痛,我永远,永远都无法恢复。”他还感叹:“我这个可怜的音乐家会怎么样?到了七月,我大概就要像歌德的钢琴大师一样,挨家挨户讨钱买真面包了!“这种悲伤和失望也清晰地反映在他后来的一些作品中。

1828年11月19日,年仅31岁的舒伯特因疾病缠身,无法得到充分治疗而去世。亲友们根据他的临终嘱托,将舒伯特安葬在贝多芬墓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死亡在这里埋葬了丰富的财富和更多美好的希望。”

十年后,德国音乐家舒曼在弟弟家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舒伯特手稿。这些手稿一直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发表了。

这就是一个天才艺术家在反动封建统治下的悲惨命运!

回到顶端

(三)歌王

舒伯特是18、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而闻名的音乐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了600多首歌。他写下感人的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塔》时才十七岁。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魔鬼》、《野玫瑰》等优秀歌曲,都是他十八岁时创作的。据说贝多芬去世前在病床上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曾惊异地说;“真的,这首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

舒伯特的歌曲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钢琴伴奏紧密配合、和谐统一。他的歌曲创作既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就,又将歌曲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人们称舒伯特为“歌曲之王”。

除了大量的歌曲,舒香特还创作了许多器乐作品。他的创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13-1817年。这一时期,舒伯特在歌曲领域首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一半的歌曲都是在这些年创作的。这一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都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近十年来,他除了继续创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奏鸣曲等大型作品,并创作了《音乐的瞬间》、《即兴曲》等钢琴小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世纪初,随着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欧洲文艺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浪漫主义潮流..这种新的文艺思潮也对舒伯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音乐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作曲家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音乐的顶峰,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SLRT》9。以及创始人之一(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舒伯特和德国音乐家韦伯。浪漫主义音乐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重视音乐与音乐艺术的结合,吸收民间音乐的特点。此外,在创作手法、体裁、形式上也有很多创新和创造。浪漫主义音乐是19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感情的音乐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洛甫》音乐的评价,应该基于不同作家的作品、艺术观、世界观。与贝多芬的音乐充满英雄主义、斗争精神和极其严谨的结构不同,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形式自由、抒情,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腻刻画,往往从“我”的角度倾吐感情。他的音乐听起来像是作曲家日记中的一页,听起来像是作曲家和听众在对话。他的作品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经历。在早期作品中,他常常表现出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但这种美好理想往往局限于个人幸福的圈子;温馨的家庭,甜蜜的爱情,平静的生活等等。他经常在作品中描写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阻止人们获得幸福,把人们引向黑暗和死亡,而人们却厌恶它却无力反抗它(如少女与死亡,魔鬼等。).在舒伯特后期的作品中,孤独、压抑、心灰意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甚至成为某些作品的基调(如《冬之旅》);这反映出历经生活风雨的舒伯特逐渐失去了对现实的天真幻想,对严酷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舒伯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作品中的经历在当时的奥地利社会中具有代表性。19世纪初的封建复辟让德国和奥地利一些要求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当1789年法国大革命处于高潮时,他们还没有出生。他们没有看到资产阶级革命先驱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没有看到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他们眼前看到的是资产阶级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的崩溃,四周一片黑暗。他们不满德奥普通公民对统治者奴颜婢膝、苟且偷生的庸俗习气,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和政治出路。他们的理想只能停留在朦胧的幻想和个人世界里,而这些朦胧的幻想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往往会落空。最后,他们只会陷入悲观、失望和犹豫。因此,舒伯特作品中的主人公(无论是作为年轻的磨工还是孤独的流浪者)都是当时奥地利这部分匈牙利知识分子的缩影。

舒伯特的音乐也与民间文艺、民间音乐、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听到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曲的音调。他的朋友经常称他为“艺术家”,这表明他对民间音乐有很深的理解。他的一些朋友也曾对他发表过评论,说他的音乐“太土”、“太奥”,但舒伯特不同意这些意见;他回答:“应该是这样的。”这也是舒伯特的音乐深受奥地利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舒伯特没有像某些消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家那样,用自己的创作美化中世纪社会,用古老的亡灵变相引导人们逃离现实;也没有一些音乐家在统治者的支持下,用粉饰太平、醉生梦死的音乐麻醉人们的精神;而是面对严酷的现实,用自己的音乐作品来表达心中压抑的悲伤和愤怒,唱出自己对光明的渴望,控诉命运的不公。虽然,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不可能找到这种命运不平的社会根源,更不可能看到光明的出路在哪里。但通过他的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他所处社会的黑暗,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痛苦和矛盾。这就是舒伯特音乐作品在今天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