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格里斯河建立了多少个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内大约已建立了几十个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这都是一些不超过4、5万人口的小国,每个小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包括一块不大的地区,因此又称为城邦。为了争夺宝贵的土地和水源,邻近的城邦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战争。各城邦内部也不时发生居民百姓反抗显贵望族掠夺压迫的斗争。战争破坏了许多田园、水利工程、寺院和其它公***建筑。奴隶和农民只好不断地进行修复和重建的工作。他们还要为奴隶主们生产粮食,供应亚麻、羊毛,兴筑宫殿、陵墓。手工业者除了制造一般生活用品,为奴隶主制作各种精美的金银器皿、刻像、浮雕和装饰品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在寺院里,有学问的僧侣史官要用图画和文字在石板上记下国王豪贵们的英雄业绩,编定宗教经典、咒文法术。不仅如此,他们还站在塔顶上日夜不停地观察天象,详推细算河水泛滥的时间,确定播种季节,制定天文历法。对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进行提炼和加工也是僧侣们喜欢做的工作。就这样,苏美尔人日积月累,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为日后两河流域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石。

当苏美尔各国由不断战争逐渐走向统一之际,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迁来了一个新民族——游牧的闪米人。这个繁衍于地中海海滨的民族在看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刹那,惊为人间仙境,安稳的生活与流浪的日子相比,确实不啻别如天壤。于是,闪米人定居下来,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阿卡德王国。

对于阿卡德的建立,苏美尔人不以为然。对于落后的闪米族来说,也的确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和胃口。但是随着斗转星移,面对迅速强盛起来的阿卡德王国,当苏美尔人感到恐惧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内乱早已过多地损耗了他们的思想和肌体。数年以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已插满了阿卡德的旗帜,两河流域第一次得到了统一。往日里各自分散的城邦消失了,一个初步中央集权的国家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