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封马戏团中小丑是谁
小丑,一个在银幕上经久不衰的形象。他们通常服装艳丽、表情夸张,总是做着这样或那样的逗人举动,却往往在暗处表现出无尽的哀伤。然而,时代嬗变、人各有异。有人会在小丑的表情中发现一丝伤痛,有人则会感到一丝恐怖,更有人会拿出一张纸牌,告诉你一切都不要当真,只要开心就好……
从电影艺术的青年时期开始,小丑形象就已经开始出现在银幕之上,其形象更是很早就脱离了单纯的逗趣和喜剧范畴,所有影片无不通过表现小丑的两面性引发观众的同情。
那时的小丑之所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因为“马戏”无疑是当时最具娱乐性的社会活动之一,“小丑”则是马戏团中最具娱乐性的角色,这就自然让马戏团小丑和喜剧产生了联系;另一方面,小丑在台上的欢愉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背后是否存在与其欢愉完全不相符的可悲的生存境况。因此,早在上世纪20年代,欧美各国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以小丑为主角、调度相对平面化、舞台化的电影,例如瑞典导演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在美国好莱坞大厂米高梅制作的影片《挨了耳光的男人》,其中,主角科学家因被妻子出卖失去了奋斗终生的科学成果,最终流落马戏团每天表演被扇耳光,只为博得有钱人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