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和陕西理工哪个好?
想看下面!
陕西理工大学(SNUT)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经教育部批准,2001由陕西理工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并而成。学院校园占地约1741.2亩,总建筑面积491301平方米陕西理工大学校徽,固定资产总额37479万元。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丰富的物质财富、优秀的人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编辑此段]教学人员
陕西理工大学是一所涵盖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科学、工程、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期批准,学校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11系、1教学部和2个中心,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52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71个实验(实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385万元。学校藏书1.508万册,中外文期刊3450种。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和科研设施和条件。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好、敬业的员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653人,教师总数1,654,38+0人。有354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7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各类学生21.2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1.82万人。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合格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坚持深化改革、从严治教,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课程建设,形成更加合理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定。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合格人才,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编辑本段]部门设置
文学流派
文学院前身是汉中大学中文系,成立于1958。由于种种原因,1966学校停办,中文系停止招生。1975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中文系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汉中大学恢复并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隶属陕西省领导,批准设立语文、数学等五个系。自此,中文系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原陕西理工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大学,中文系师资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努力,陕西理工大学于2006年6月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随后,经过学科整合,中文系成为陕西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文学院。文学院现有教师干部51人,其中专任教师8人,副高级教师17人,中级教师24人,初级教师5人,专任教师5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9人,其中博士5人,博士3人,硕士24人,硕士4人。还有11外教,1500全日制学生。文学院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学三个本科专业,语文教育、新闻采访与制作两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为校级著名专业,文学艺术与中国古代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文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和认可。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在新的世纪里,文学院将以申硕的成功和学科调整为契机,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努力做好研究生教育,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陕西理工大学的大发展、科教兴国、科教兴陕做出积极贡献。
经济和法律学校
经济与法律学院是在原政法系、社会科学系和思想道德教育系的基础上,于2006年1月整合成立的教学部。在48年的办学历史中,整合前的三个教学部积累了深厚的精神和成果,使经济与法律学院有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截至2007年8月,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讲师64人。学院资料室有中外文图书28000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200余种。模拟审判、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基础设施。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对外交流等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目前,学院设有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等四个专业,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2007年6月底,该院在校生1182人。学院拥有四个重点学科,1个知名品牌,四门精品课程,四门精品课程,四门重点课程。目前,近20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5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6个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教学课件正在试运行。目前,学院正在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做好各项教学工作,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全力打造各项本科教学质量标志性工程。目前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省级教育厅和汉中项目9项。相关科研工作及成果多次获得省市政府科研成果奖,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院的老师们首先提出了陕南经济发展绿色工业道路的构想。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汉中绿色产业战略的形成起到了理论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也对陕南经济发展的绿色导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学院积极整合科研力量,明确科研方向,以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和重大科研成果为标志性工作,努力打造优势学科。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大学教育。学生考研、四六级外语考试、“口才协会”等社团活动、科研项目、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济与法律学院将认真贯彻办学指导思想,以师资为根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本科教育优先,注重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为我院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准备申请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教育、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硕士项目,为其他学科申请硕士学位创造条件。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学院具备了申请博士点的基本条件。
艺术学院
汉中师范学院艺术系成立于1997年3月。根据汉中CPPCC委员的提议,学校认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是学校的历史责任,决定成立艺术系,设置艺术专业。于是安排了专人起草增设专业的报告,招聘专业教师,购置教学设备,调整教学用房。当年招收美术专业(师范班)新生32人。2002年因院校合并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艺术系,2006年因学科整合成立艺术学院。办学条件:拥有专业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7557.8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2.27万元。专业图书资料10947册。专业教学用电脑72台,钢琴82架,石膏教具一批,表演服装300多套,民族乐器一批,民族乐器一批,多媒体教室1间,专业摄像机3台,摄像机2台,投影仪3台,有效保证了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936名学生(289名音乐学家;美术专业284人;艺术设计专业363人)。办学条件:L学校于2001投入巨资(600多万元)建设艺术教学楼;L医院成立之初,有6架钢琴。2000年购买了30架钢琴,2001-2002年购买了15架钢琴,2003年购买了20架钢琴,2004-2005年购买了10架钢琴。2006年从大钢琴买了1钢琴,现在有82架。L 2007翻修音乐厅和艺术展厅;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300多套服装、摄像器材、电脑、图书、电子出版物等。,从根本上保证了艺术院校专业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购置了教学用石膏教具、展架、版画印刷机、摄像机、照相机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有效地保证了专业教学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
体育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是在陕西理工大学体育系的基础上成立的,有一个公共体育基础课教研室和两个公共体育基础课教研室。陕西理工大学体育系前身是汉中师范大学体育系。至今已有32年历史,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各级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才,其中40多名已考取硕士学位。历届毕业生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许多毕业生成为体育教育、训练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体育学院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还承担着陕西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体育学院现有学生512人,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7人。国家级裁判员2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5名。现拥有国际标准田径、游泳馆、综合体育训练馆等现代化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较为完善。体育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科研、训练一体化,坚定不移地贯彻“严谨求实”的方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爱岗敬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几年来,他们共出版专著31余部,在国家级、省级、各大体院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级、院级科研项目。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以几所体育学院为重点,更新教育理念,开拓创新,根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完善和修订教学计划,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办学新路。几年来,体育学院率先开展挂牌教学,显著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前身为陕西理工大学化学系,创建于1958。经历了汉中大学农化系、汉中师范大学化学系、陕西理工大学化学系等阶段。2006年,通过学校学科整合成立。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专业。拥有一个优秀的名牌专业(化学专业),两个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一门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三门精品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一门重点课程(化工原理)。现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1人,硕士36人,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历结构合理。在学校学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11科研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和学校科研成果特别奖。34个研究课题得到了省、市、校等部门的资助,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教材和科研专著20余部,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0多项。教师教学风格严谨,教学效果良好。从1958到2007年,学院共输出毕业生2378人。他们大都成长为单位的骨干,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被学校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有基础化学实验室、近代化学实验室、化学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16个实验分室,实验设备总价值553.94万元,能满足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近年来,实验中心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利用现有设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非常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有南郑中学和九夜中学、四川川化集团、南郑化工总厂、汉中理想化工、汉中环境监测站、略阳钢铁公司、略阳电厂、汉中污水处理厂等标准化教育实习基地。学生实践扎实规范,效果明显。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学生社团绿色卫士立足专业,多次在汉江流域进行科学考察,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好评和重视,并得到了国际福特基金会的资助。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5月,为汉中大学生物农业系。同年10月改为生物系,165438。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恢复汉中大学,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79年6月增设生物系,设置生物教育专业,学制四年。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理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近50年的历史。目前拥有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542人。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植物学(资源生物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植物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被评为重点课程。同时建立了陕西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5438年6月至2005年2月,植物学获我校首届硕士学位。近年来,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发展迅速。现有教职工43人,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5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副教授承担主干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出版教材或专著10余部,专业质量稳步提升。同时,以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省市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836篇(部),取得技术成果30余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生物世纪和西部大开发春风的到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将进入新的征程,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400余人。“材料加工工程”是我校首批获得硕士授权的学科之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省名牌专业,省特色专业,“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科学”是校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于2008年被批准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被评为2009年陕西省精品课程。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归国访问学者2人。材料科学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严格学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创优评差最佳单位”。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材料所下设铸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功能材料、复合材料、金属强韧化等五个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实验室。其中,“材料测试实验室”是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2610m2,教学实验设备880台套,价值692万元。实验中心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显微硬度计、热压烧结炉、冷等静压机、真空烧结炉等大型仪器设备35台套。材料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先后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2项,转移科研成果8项;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编写12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目前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教学研究项目1,陕西教改项目1,其他项目30项。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于2006年由原机电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和第一基础课制图教研室合并而成。它的前身是机械系,成立于1978。学院现设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等7个教研室,以及机电研究所、资料室、实验中心。学院依托陕西省数控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室面积7200多平方米,大型仪器设备40多台套。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9786438+0.2万元。经过长期努力,学院实验中心于2007年7月被授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3个高职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陕西省著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于2007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校级著名专业。学院拥有陕西省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精密仪器与机械两个重点学科,其中机械设计与理论于2006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高级技术职称25人,讲师等中级技术职称465,438+0人,研究生导师6人。已为社会培养本科、专科毕业生26人,毕业生600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2460人。机械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作风严谨,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多次得到教育部、省领导及有关部门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多年来,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创建名牌、精品课程、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科研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6门。30余人受到省部级及以上表彰,2人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三年来,有三位教师获得名师称号,六位教师获得“十佳教学能手”称号。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单位,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完成并通过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得国家专利13项,取得科研成果3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等收录。,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30余部,其中4部教材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学院长期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形成了“守正创新,教学科研出类拔萃”的校风。毕业生社会竞争力强,供需比一直在1: 5以上,长期以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许多毕业生成为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主要领导、技术骨干或研究生导师。2007年本科和专科毕业生577人,就业率98%。
[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国内优秀期刊。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级政府和企业科研项目647项,发表学术论文4600篇,出版图书和教材246部,拥有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
[编辑此段]外汇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18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与美国英语学会、英国语言协会有长期合作。近三年来,学校共派出41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和深造。聘请外国专家和国内外知名学者常年授课讲学,开展学术交流。目前,学校以申硕成功为契机,整合学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质量求发展,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辑此段]联系信息
党委书记:张志远益铭:何宁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朝阳路(南校区)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北校区)电话:(0916)2641855(南校区)(0916)2291022(北校区)
太原理工大学于2007年3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该学院现已成为以工程、科学、经济、管理、文学和法律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12院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化学化工系、计算机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理学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经济与法学系;三个教学部:继续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与素质拓展部。本科专业29个,运营专业14。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合作办学。今年会计、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招生合作办学。学院占地768亩,建筑面积21.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93亿元。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教师460人,教授15人,副教授158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7.6%。教师中有193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41.96%。学院长期邀请28名客座教授,其中包括2名两院院士。学院拥有47个专业实验室、22个基础实验室、3个研究所、4个实践实验工厂和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语音培训中心、CAD中心等。
学校占地768亩,建筑面积21.1.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8亿元,教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教授、副教授1.65人。有53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和专科生。学院现设有12个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化学化工系、计算机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理学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工业与艺术设计系、经济与法律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系、体育与素质拓展系、继续教育系三个教学部。目前,我院共有29个本科专业,学科建设初见成效。从建校初期一个相对简单的化学军械专业,发展到工、理、经、法、文、管等6个学科33个本科专业和19个专科专业。1993年和1998年,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化学工艺专业分别被批准为国家试点专业。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院级精品课程24门,重点建设专业10个,重点建设实验室10个。近年来,我院实验室建设采取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调整布局、改革体制、理顺关系等措施,建成了18个实验中心,其中实验室(所)7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5400多万元,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总面积38142平方米。科研实力逐步加强。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基金“973”、11项目、180自主科研项目,获得18省部级科技奖励,通过14项目鉴定,申请专利8项。其中3项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5篇科技论文被SCI、EI、IDTP、ISIT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索工具收录。完成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86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5项。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的获奖率、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等学生培养的主要质量指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2004级本科毕业生王瑞斌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佳、三好学生标兵”。我们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化大学。
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化学工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试点专业。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初见成效。学院努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基础课和技术课实验室(中心)全部获得山西省“合格实验室”称号。学院先后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中国第一拖拉机集团公司(洛阳)、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洛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关系。“严谨、勤奋、务实、创新”是校风。目前,学院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和办学质量,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院真诚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学子进入学校深造。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是普通本科院校批次录取。校训是精、严、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