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红色的,音乐是病态的。
神曲、抄袭、“买奖镀金”在近几年的流行音乐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反映了从业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互联网降低了唱片业的准入门槛,让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和草根,却衍生出媚俗的弊端。于是,流行音乐界“恶搞越低俗,越容易赚钱”的娱乐心态逐渐上升到了死亡,甚至超越了对品质和原创的坚持。
其实《神曲》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通常指一些歌词非常押韵,曲调可以搭配任何舞蹈的歌曲。如果再往前追溯,国产神曲的本土鼻祖应该算是雪村借助Flash动画走红的《东北人是活雷锋》。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虽然既通俗又搞笑,但却能在幽默诙谐中渗透出关爱社会的正能量,做到通俗又有意义。遗憾的是,中国的量产神曲并没有一脉相承,而是转而匍匐在外国神曲的石榴裙下。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凭借视频网站巨大的点击量一炮而红,《小苹果》等国产神曲也展开病毒式营销,轮番轰炸视频网站。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来兜售其可爱的挪威神曲《狐狸说》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就像衍生作品《小鸡鸡》、《小鸡鸡嘟嘟》应运而生。
学习和借鉴本身并不是坏事,所有的原创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一开始国内神曲并没有选对老师。外国神曲如《狐狸故事》《江南style》等内容极其缺乏营养,艺术更是乏善可陈。之所以能在大街上听到,只是不断重复简单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比欣赏门槛低,洗脑功能强。而且,纵观《小苹果》《小鸡鸡》等神曲的制作流程,病毒式营销的传播,批量应用的制作模式,甚至抄袭电视剧、音乐视频的故事创意,都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用心和“恶意”。这些音乐从业者既不尊重作为音乐听众的听众,也不在歌曲的艺术创作上下功夫,更不把音乐创作应有的精神慰藉、精神享受、心理愉悦等文化责任作为自己的责任。而是把大众当成容易上当的“金主”,依靠赌徒心理来推动营销等商业运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反复接触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对它产生好感,而量产神曲就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成功地“洗脑”了人们。然而,这样的流行方式早已偏离了音乐创作的本来道路,朝着相反方向的精神污染方向狂奔。如果任由这种神曲盛行,会在业内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风气,越来越少的流行音乐人会自觉地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全美音乐奖还是全英音乐奖,即使这个“小苹果”红遍全宇宙,对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也不会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