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主义者的发展过程
无政府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并出现一些流派。其创始人是法国P.-J.蒲鲁东。他在 1840年写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首次使用今天被译成无政府或“无政府状态”的“安那其” (Anarchy)这个词。他倡导互助主义,主张通过建立人民银行和根据契约原则在生产者之间实行产品的等价交换,以达到消除剥削和人人自由、平等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改良主义方案的实质是企图永远保持小私有制。德国无政府主义者M.施蒂纳(1806~1856)鼓吹的是利己主义。他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5)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除了“我”以外,现实之中什么都不存在。因此他要求废除国家,同时认为只有“我”才是财产的所有者。他主张保持小私有制,不赞成互助主义,反对社会改良。
巴枯宁以后最有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家是俄国П.А.克鲁泡特金。他从人的互助本性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无政府理论体系,提出无政府***产主义思想,从而在无政府主义运动中肇始了一个新的流派。19世纪末,在无政府主义的基础上出现无政府工团主义,反对政治斗争,反对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认为工团是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克鲁泡特金在内的不少无政府主义者成为沙文主义者。此后,无政府主义运动日趋衰微,只在欧洲一些拉丁语系国家(特别是西班牙)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还保持着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