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紫禁城里,皇帝后妃们都吃什么呢?
清宫紫禁城里饮食制度严格,不仅有专门的厨师,专门的膳房,有严格的份额规定,即每人每天有固定的米、面、肉、菜及调料,称为“口份”。如皇ˇ帝每日份额,有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各种蔬菜,牛乳100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叶75包等等。皇ˇ后每天盘肉16斤、汤肉10斤、猪肉10斤、羊2只、鸡五只、鸭3只、蔬菜19斤、萝卜(各种)60个、葱6斤、玉泉酒4两、青酱3斤、醋2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枣等。皇ˇ后以下妃ˇ嫔、皇ˇ子、福ˇ晋相应递减。
清代帝、后平时吃饭,称“传膳”、“用膳”或“进膳”,各自有膳房备膳,并且独自用餐。一日两餐。早膳辰正(上午8:00),晚膳未正(下午2:00)。两正餐之外,还有酒膳和各种小吃,一般在下午或晚上。膳前需开单备案,单上注有某人烹制某菜肴,以防不慎。
平时皇ˇ帝独自进膳。而皇ˇ太ˇ后、皇ˇ后及嫔ˇ妃则在各自的宫内进膳。皇ˇ帝吃饭没有固定地点,多在寝宫和办事、活动的地方随意命进。乾隆时,居住的寝宫是养心殿后殿,早膳经常在养心殿的东暖阁。晚膳、酒膳多在漱芳斋和重华宫。咸丰的寝宫也在养心殿后殿,可他习惯在咸福宫或同道堂进膳。
平时,皇ˇ帝每膳二十多品菜肴、小菜,四品主食,二品粥(或汤)。菜肴以鸡、鸭、鱼、鹅、猪肉及时鲜蔬菜为主,山珍海鲜、奇瓜异果、干菜菌类辅之。主食是“贡米”、新麦,就连做饭的水都是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运进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