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主要写了什么?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主要写了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朱自清与朋友一起去参加葬礼,途经荷塘,面对荷塘美景,回忆往事,不禁思绪万千,借助荷塘美景,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荷塘月色》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头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两段为第二部分,第四、五、六三段为第三部分,最后四段为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第二部分从荷塘周遭的环境写起,向“荷塘月色”的主体进发。作者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过“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叙述,暗写了在这种气氛环境中作者的一颗寂寞的心。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虚写没有月光时的阴森气象,虚实相参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后以赞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结。

第三部分开始正式的对荷塘和月色的景致进行详细的描写。第三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四自然段为第一层,描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第五自然段为第二层,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描写荷塘的四周。

第四部分为文章结尾。从单纯的写景写开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而不能得的复杂心理。

《荷塘月色》以一路行去为行文线索,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到神往凝视,情景步步深化。加上一首一尾,自然呼应,使文章的布局显得谨严精美。作者描绘荷塘景色,是用工笔细描的方法,精雕细刻,细致入微,并运用了比喻、移觉等多种修辞手段,使叶、花、月、树等形态都显得栩栩如生。这一切又都扣住“淡”字的韵味,抹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这种集中烘托出来的韵味,正好与作者“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心情丝丝入扣,吻合无间,使文章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着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