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融四岁让梨长大以后杀兄弑母,是一个大大不孝的人,这是一款网络反差效果的闹剧,深深把一个好人抹黑的一塌糊涂。我们先来看一下孔融那个神秘的哥哥叫孔褒。后汉书孔融列传里面说到,当时孔融十五六岁,中常侍侯览权倾天下,有一个叫张謇的人被侯览记恨,下令捉拿。张謇是哥哥好友,他无奈之下只能投奔了好朋友孔家,恰好孔融的哥哥不在家,孔融就自作主张收留了他,可是纸包不住火,孔家收留逃犯的事情,最终还是被官府的人知道了,最后张謇被抓,孔融两兄弟也未能幸免,也被当时的官府采取了强制措施。然后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面对可能死亡的威胁,年纪轻轻的,孔融说人是我收留的,和我的哥哥没有任何关系,请处罚我。孔融的哥哥,孔褒也不愧是圣人孔子的后代,他也不含糊,他对官府的人说,这个人是我的朋友,是因为我的关系才来我家的,和我的弟弟根本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请处罚我。面对危险,恐龙说,人是我收留的,与哥哥无关。而在这个时候,孔融的母亲这时候又说长者担任家事罪责在我三个人抢着认罚,史称一门争死,最终捆绑被朝廷认定为首恶,不幸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孔融兄弟和他们母亲的一段往事,这怎么就会被一些人念成了孔融杀兄弑母呢?

孔融这个人一直就是骨头硬,脾气硬的狠角色,当时的各种势力拿孔融都没有办法。权倾朝野的何进做了大将军,孔融第一个不干,表示辞职,原因就是何进的出身太低,是一个杀猪的屠夫出身,让他做大汉王朝的首辅大臣,孔融心里不舒服。何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想下手除了孔融,可是他的手下告诉他这个孔融不简单,名满天下,杀了他,将会失去天下读书人的心。所以何进非但没有杀害孔融,反而让他当了御史,可是孔融依然对何进不理不睬,长期泡病假,就是不愿意和这位何屠夫同流合污。后来董卓窃国乱政,像他这么强横的人,依然拿孔融这个臭脾气的人,没办法,就把他扔到了黄巾军余孽最严重的北海郡做太守,其实董太师有几分借刀杀人的味道,想让黄巾军来铲除这个不听话,不识时务的孔融,可是偏偏没想到孔融在那里当政,靠着刘备及太史慈等人的帮助,竟然稳住了局面,打败了黄巾军!所以说孔融还是很有实力的。

连董卓都拿孔融,没有办法,那袁绍和曹操之流在孔融的眼里,都是小弟弟,孔融对他们根本就是不理不睬。直到曹操携天子以令不臣用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孔融,这才让他入朝为官。

作为反对过何进、董卓的一代猛人,曹操这样的小字辈自然不放在孔融的眼里,继续针锋相对,弄得曹操如鲠在喉,却拿孔大佬毫无办法。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三国时期的著名喷子,击鼓骂曹桥段的男主角祢衡和孔融是好朋友,大家有***同的兴趣爱好,就是一起喷曹老板,那是相当的happy。

但是这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一个要命的话题,也就是争议了上千年的父母无恩论,意思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是没有恩情的,孩子只不过是男欢女爱或自然产物而已,这言论严重与孝道相背离。曹操抓住了机会,以此为借口,将孔融一家老小从这个世界上抹去。

这其实是一个哲学话题。近代的胡适、鲁迅也提出过,有趣的是,包括孔融在内,父母温润的提出者都是大大的孝子。其实提出这个观点的文人,其并不是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没有恩情,而是觉得自己对自己的儿女没有太多的恩情。他们的看法就是父母将孩子生下来以后还得好好的培养,好好的照顾,这才是一个合格父母的标准配置,生而不养,那才是大大的罪过,他们的观点就是爱是一种本能,父母对儿女的爱不应该是恩赐!所以曹操杀孔融的理由非常的牵强,应该这么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体来说,孔融是一个很有风骨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