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平等——《忏悔录》(托尔斯泰)
《忏悔录》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自传作品,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托尔斯泰受到叔本华影响,质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发生剧变,通过对自己严酷的剖析,写成《忏悔录》,向大众展示了他探索生命意义的艰难过程,最终通过灵魂的忏悔得到心灵的救赎,放弃了上层贵族的奢靡生活,与农奴亲近,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过简朴生活,最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平等,完成了灵魂的终极洗礼。
? 东正教自公元988年被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并作为国教以来,成为俄国宗教传统。俄国人自幼便接受东正教的教育和洗礼。托尔斯泰从小就被大人教着去信从上帝,可上帝真的存在吗?不管是沃罗金卡·M发现的“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帝,我们所学的有关上帝的一切,统统都是谎言”,还是托尔斯泰哥哥德米特里在大学读书时狂热信奉起教来却被大家嘲笑,都使托尔斯泰去怀疑从小被灌输的信教思想,并且逐渐“不信任”,“背诵教义、去教堂礼拜是应该的,但别太认真。”大部分人从内心是不信教的,他们只是把信教作为一种融入集体的形式,信教好像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大部分人只是遵守,却不知道为什么遵守。那么这些规则是谁制定的呢?自然是上层统治阶级,他们制定并且运用这些规则作为驯化平民的手段和工具。所以在托尔斯泰读到伏尔泰犀利语气的作品时非但没有感到气愤,反而很愉悦,“接受过我们这类教育的人,有的已经脱离了宗教,有的正在脱离。我也像他们一样,不再信宗教。”托尔斯泰接受了这种教育,拥有更高水平的科学认知,对世界万物有自己的思想,脱离宗教的过程正是寻找自我的过程。信仰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寻找到的,自己领悟到的,不是任何人教会的,也不能强加到任何人身上,这样的信仰应该是精神上绝对的服从和顺从,而不是形式上的点缀。
?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可怕并且沉默的,它会慢慢蚕食人心中的博爱和平等观念。善良纯洁的姑妈在这种上层奢靡环境中,对托尔斯泰的期望是与有妇之夫发生关系、做皇帝的副官、讨富人家的姑娘做老婆、获得更多的农奴。托尔斯泰初涉文坛便一举成功,过了十年这样的生活,名利、地位、美女甚至是健壮的身体,唾手可得。但是托尔斯泰生活得越来越迷茫,他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厌恶了哗众取宠的作家圈,开始迷茫、沮丧、丧失理智,受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困扰,那就是:我为了什么而活?但是托尔斯泰发现真相是——生命是彻底的虚无。
? “有时我忍不住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肯定有一个人,在开心地看着我,看我怎样度过这整整三四十年,看我如何边学习边生活,看我身体和智力进步成长。现如今我的思维更加缜密,已经达到了生命的巅峰,生命就此完全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就像傻瓜一样站在顶峰,清楚地意识到,生命如此浅薄虚无,过去如此,将来也一样。而他觉得可笑……”这是非常可怕的,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我们的生命是虚无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无法探求真实的自己,对于楚门来说,电视里的那个世界或许更安全,去追求真实的自我会更危险,可是活在一个预设的生活里,不能真正的活出自我,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曾经给托尔斯泰慰藉的蜂蜜已经不能再令他宽心,他看到了迎面而来的巨龙和老鼠,他不能不凝视他们,不能再对那些马不停蹄地把他引向死亡的日日夜夜视而不见。
? 简单的问题并不好回答,如果死亡终将带走生命的一切,那有什么东西能超越死亡,使人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怎么办呢?托尔斯泰开始大量阅读叔本华、所罗门、佛,所有的涉及生死的典籍。他在和自己有着相同教育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的人身上找到了四种解决方法:① 无知,没有意识到生命的毫无意义、空洞和罪恶,没有意识到死了更好,浑浑噩噩,他觉得与自己同一阶层的很多人就是这么过日子的。②及时行乐,按照现有状况去过活,不去考虑未来。③果断自杀,托尔斯泰认为这是最正确的。④认识到自杀是唯一正确的事,却无法下手,事实上他自己和叔本华、所罗门都是如此。托尔斯泰像一只蹲在井底的青蛙,通过推理得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结论,但是这能代表全人类对待生命的看法吗?
? 托尔斯泰对于生命的思考是由自己的生活圈子出发,他能观察到的是由学者、富人和闲人组成的圈子,他将这个圈子代表了全人类,所以必然不能探索到生命的意义。他发现用自己所处的圈子的人来审视这些是狭隘的,也就是说,他对身边的多数人都开始厌恶。他决定和更大多的人群接触,也就是和底层人民接触。看看他们赖以生存的思想。每日勤勤恳恳劳动着的广大人民,体会到了更多生命带来的幸福快乐,托尔斯泰认为和自己这类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相比,平凡的人们握有天机。“那些人的性格、智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千差万别,全然不似我这般无知,他们知道生死的意义,平静地劳作,忍受着贫穷和苦难。他们有的活着,有的死去,在这过程中,他们看到的是善良,而不是虚空。”“当人单独谋生时不易生存,他应该为了大家去谋求生活,而不是单单为了自己。” 正因为这样,托尔斯泰在晚年时,摒弃了自己的贵族生活,像个农民一样简朴地活着,托尔斯泰说,“我抛弃了我们这一类人的生活。我认为那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的冒牌货。我们所生活的优裕的环境,使我们丧失了理解生活的能力。为了理解生活,不但应当理解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寄生虫的生活,还要理解普通的劳苦民众的生活,那些创造生活的人的生活,理解他们对生活意义的认识”。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平等,应当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全人类的发展中,去感受芸芸众生的生活。
? 托尔斯泰不仅融入农民生活,并且致力于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他推行农奴制改革、创造歌颂农民的作品、创办农民子弟学校……托尔斯泰通过自我反省,将身上的小我投入到全人类中去,希望拯救人类灵魂,开拓一个博爱平等的世界。
? 所以托尔斯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我又重新相信,我活着的主要和唯一目的是改善自己,也就是按照这种意志生活,赋予人类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这种意志不能被苦难、贫穷和死亡所摧毁。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以暴力抗恶,去创造一个平等博爱的世界。
?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许托尔斯泰爱与平等的追求,自我完善的探索太过于理想化,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对生命的推崇,成为百年前在大地上散发着的光焰,照亮了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托尔斯泰的精神永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