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秋是什么意思?
诗指《诗经》;书指《尚书》;礼指《礼记》;易是指《周易》;春秋指的是春秋。这五部文献统称为“五经”。这五部文献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五经。
扩展数据:
1《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收集了311世纪到6世纪,包括盛的6首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2.《尚书》最早的书名是《蜀》,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的《尚书》(也称为《金文尚书》)是由傅生传下来的。考证是古代文化“三墓五典”的遗风。
3.《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经》,相传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撰,西汉礼乐学家戴胜编撰。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法规文集,共20卷49篇,主要记录先秦时期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养、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教育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礼制刑法)和美学思想(如物动论、礼乐和谐论)。它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也是儒家思想的汇编。
4.《易经》,三变之一(另一种观点:易经是三变,不是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据说是周文王季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典和传记两部分。经典主要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每一卦都有自己的解释(卦爻辞)用于占卜。易经并没有提出阴阳和太极的概念,而是受道家和阴阳学说影响的《易传》。《列传》载有七种文字解释卦爻辞,共十篇,合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
5.《春秋》即《春秋经》,又名《林箐》或《石琳》,是中国古代六大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周代鲁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春秋》记载事件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几乎每一句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义”。后来出现了许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和阐述的书籍,称为《列传》。代表作有《左传》、《公羊传》和《谷亮传》,合称为春秋三大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