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

2001年7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交流、融合和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和选择适合本校的课程。“老金厂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认为,纲要确定的改革思路和目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全面规划。

2002年初,我们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学习了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大纲和理论书籍、文章,然后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校本课程等课程改革课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是分阶段总结的。

首先,关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些设想。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个理性、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有其自身的课程概念和内涵。因此,学校必须在前期做好理论准备,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应该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有自己的课程理念、课程计划和评价标准,使之成为真正的“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本义。

1.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长为首的校本教师群体,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指导思想、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发展需求、校园周边的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设计开发的具有独特性、多样性、选择性和互补性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2.教师自己编写的课程资源不叫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资源也不要求本校教师编写,没有必要把校本课程编写成教材。

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也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的课程资源作为校本教材。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学校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他们随意宣布开课,然后把一些活动课、选修课的简要教案、简要资料组合起来,称为校本课程,不够严肃。

3.不是所有的校本教材都要印成册,或者学生一册,以免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老金厂中学的做法是:一是学生可以有一本,比如《我的家乡——老金厂》,由学校统一印制,免费发放给学生。

二是一节课的使用由学校购买,上课时发放给学生,课后回收,循环使用,如使用农汉大学的绿色农业培训系列教材和计算机技术课程。

第三,学校在图书馆增加了一些书,比如《初中生心理教育》、《吉林省地理》、《生活中的数学》、《农村实用技术》等,供感兴趣的同学借阅。

第四,教师开发的教案、讲义等资源用于教师教学,或者只提供给教师渗透课堂教学,不印制成教材,也不提供给学生。

4.教育的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发展首先是人的思想的发展。没有教师思想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因此,开发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常规课程编写中的研究能力和整合能力,有利于利用教师的专业技能,真正成为教材和课程开发的主体和主角,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

实践表明,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更好地发展学生。

(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可以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补充和延伸,使课程形成纵向结构,使课程内容充满活力。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体现了教师、学校社团等不同角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校本课程的实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和个人特长出发,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将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自我调节,极大地提高个性化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实践往往依赖教育者的良好愿望,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与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背道而驰。因此,纲要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比如我们学校新编写的校本教材《我的家乡——老金厂》。

在此前提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应与时俱进,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可能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创新的过程。

实际上,在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校本课程:一种是活动课和选修课,尤其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体现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原始表现形式;一种是基于学生发展需求或学校特色、地方经济特点实施校本教材。

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学校的“本”课程是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

大纲中也提到了“选”适合本校的课程,所谓“选”就是取之主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应重视校外课程资源,如网络资源、地方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

这些资源能否直接形成课程,要看具体情况,但总可以作为参考和补充。

第二,老金厂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老金厂中小学是桦甸市首批九年义务教育试点学校,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我校决定先行探索。我是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的,对三农有自己的看法。结合近几年的生物教学,我形成了以老金厂地区为背景,以学生家乡为依托的学校。把农业、生物、家乡有机结合的校本教材,也就是《我的家乡——老金场》,有了雏形,有了大方向。下一步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收集信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理需要很长时间。

当初主要以《老金厂乡志》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选择。现在让我简单介绍一下:

(一)“我的家乡——老金厂”的内容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的家乡——老金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在主题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始终把人、自然和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完整、动态的世界,一个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世界。

此外,还有生物、体育、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我的家乡——老金厂的有益补充。

《我的家乡——老金场》内容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出“学校在开展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和选择适合本校的课程。“《我的家乡——老金厂》主要由概况、美丽传说、地名竞猜、产品资源、历史战争五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在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丰富。

1.美丽的传说:传说主要发生在老金厂地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儿童心理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讲故事。校本教材收录了借灯桥传说、老金厂传说、老牛沟传说,在老金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课堂上,学生通过讲故事,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和探究。课堂氛围很好,学生课后依然很有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讲美丽传说的时候用,效果很好。充分发挥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2.地名小测验: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庄。这种融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愿意更多地了解彼此的事情。地名竞猜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老金厂五个行政村以及相关的自然村。绝大多数学生来自这些自然村。知道自己家的来历,可以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

利用活动课学习地名竞猜,利用老金厂行政区地图,学生自己找家,课后收集与家相关的信息。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这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产品资源:各种动植物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资源。用梅花鹿、羊、野猪、狍子、人参、五味子、贝母、黄芪等。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与生物建立联系,让学习生活化。

学生可以接触自然,一种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感觉被调动起来。

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了校园教育资源,活跃了学校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自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各种图片、文字、视频资源,很好地学习动植物资源。

男生对动物感兴趣,女生对花草更亲切。老师们在给学生准备材料的同时,收获颇丰。

4.历史战争: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老金厂的一些历史战争被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历史战争的解释主要以发生在老金厂地区的著名战争为依据。

通过讲故事、扮演角色、查找资料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以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探索,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经历,感受当年普通人的悲惨生活和日寇的残暴,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5.其他科目也很发达。如语文在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课依托我校实际情况,开发了“穿越沙尘暴,做环保小卫士”的体育游戏。生物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农业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利用。

(二),老金厂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课堂气氛很好。课后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学习兴趣很高。讲美丽传说的时候用,效果很好。我写的《借灯桥的传说》教学案例及点评被《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采用,发表在2006年第五期。

2.利用活动课学习地名的竞猜,利用老金厂行政区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家,课后收集与家相关的信息。

3.网络资源收集的各种图片、文字、视频资源,让学生很好的学习动植物资源。

4.对历史战争的解释主要以老金厂地区的著名战争为主。

通过讲故事、扮演角色和查找信息来教学。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阶段总结

校本课程总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策略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这两种策略应该是互补的、融合的,甚至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才刚刚起步。所以这里的总结理论上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总结,只能谈一些经验和认识,也可以说是经验。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创新,提高了特色办学的品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找到了突破口和增长点。

老金厂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实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子项目研究。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搭建了新的平台,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老金厂中学正是通过这三个“教育”,推动了教育改革创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无论是美术、体育还是数学,在写作上都有一派“童星”的亮丽景象。

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口碑。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建设和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机遇,创新型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落实课程改革《纲要》。

目前,老金厂中学多名教师参与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科研兴校氛围基本形成,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

例如,许多教师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生物教师以“美化生活”为主题,撰写了《美化校园——做学校的主人》;体育教师改革传统的练习模式,创造了“无口令音乐练习”。

这些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发掘社会教育资源,拓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术含量。

老金厂中学这几年和很多单位建立了关系。学校吸收家庭群体和相关单位中的人才优势和物质资源,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

总之,一所学校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努力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有些工作必须早于晚做,有些工作必须做,比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不是能做的事,而是必须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