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是小众还是大众
成都作为中国古琴重镇,拥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古琴氛围。在本届非遗节古琴大展期间,成都本土琴家、琴学家向海内外古琴名家展现了本土古琴实力。作为一项重要的非遗项目,古琴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让古琴发展得更好?著名古琴演奏师成公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古琴应是小众艺术,它的发展应是“化导”与琴有缘之“大众”,不能盲目普及古琴文化,而中国琴会会长龚一的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古琴应该是大众文化,只有拥有了坚实的大众基础,古琴才能向高端发展。
正方:
古琴应该是小众艺术
“古时,古琴本是三五文人在书阁中进行的艺术演奏形式,属于很高雅、私人的表演。我认为古琴要发展,就应还原它本来面目,还原它小众文化本色。”昨日面对记者,成公亮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古琴并不是大众艺术,现在全国掀起的古琴热,并不意味着古琴艺术因此就能良性发展。
成公亮指出,弹奏古琴和听古琴,都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古琴弹奏技巧并不能代表琴师的古琴水平,优秀琴师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较高文学造诣。他直言,古琴弹奏技艺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表现古琴的文化内涵。全国虽有很多人在教授古琴,但真正能表现古琴文化内涵的琴家并不多。大家一窝蜂地学古琴、炫耀古琴技艺,但古琴整体水平并未提高。“古琴需潜心研习,在浮躁的气氛中学古琴、推广古琴,不利于古琴发展。”他指出,古琴发展的关键,不能走大众化道路,而应是“化导”与琴有缘之“大众”,才能真正弘扬中国古琴文化。
反方:
以大众为基础走向高端
与成公亮观点截然相反,中国琴会会长龚一认为,古琴应该是大众文化,只有拥有了坚实的大众基础,古琴才能向高端发展。他说,虽然古琴一直被知识分子推崇,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专属艺术,但古琴至今已传下3000多首古曲,是世上拥有曲目最多的乐器。“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如果仅靠少数精英分子传承,古琴不可能拥有如此众多曲目。古琴历来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他说,近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加之古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加速了古琴从象牙塔走入寻常百姓家。 对古琴学校遍地开花、授课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龚一笑着摆摆手说不用太过在意:“一件艺术成为热潮,必然鱼龙混杂,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暂时的,时间是一个筛子,会甄别一切优劣。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古琴接触多了,自然能领会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还专程以成都古琴大展举例道,成都历来都是中国古琴重镇,这除了成都有古琴历史渊源,还因为成都从1994年起就开始举办古琴艺术大展,培养了大批古琴爱好者,令成都在今天拥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古琴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