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准备毕业论文了。钢琴专业应该写什么题目?大家帮忙想想。。谢谢你。

二、解读《船歌》的艺术魅力

《六月船歌》是一部典型的复杂三部曲,也正是因为它的典型性,常常被选为结构解剖的范例。音乐结构是:引子+A(A+B+A ')+B(C+D)A '+(Al+BL+Al ')+尾声。乐曲以平静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响起,展现了《船歌》宁静悠闲的氛围,从宁静的湖面缓缓传来摇桨的声音,引出了如歌般优美的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A(A+B+A’),是抒情的呈现。G小调的旋律让音乐带上了一些俄罗斯小调的忧伤。它一路微风习习,又像一片宁静的湖泊连绵不绝,缓缓表达着作曲家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叹。钢琴的音色分为I级——高、中、低音。高音的旋律到了最高点,就下降,再下降。随着琴声的渐淡,淡淡的忧伤与失望悄然而至,音色逐渐由明亮过渡到柔和,一股细腻的柔情顺着旋律流入人心。低音线就像低音乐器演奏,始终保持着悠长的唱腔线,延续着淡淡的忧伤。中间部分充斥着优美的和声,短伴奏(补充)旋律不时与高音部分相呼应,使音乐听起来非常亲切舒适。中段音乐移至大调展开主题旋律,音乐的情绪变得略显明朗和确定。旋律在降B大调和G小调之间穿梭,表现力更强,更宽广,俄语小调演唱时有一种舒适感。最后引出再现片段的主题,回到音乐开头那淡淡的悲伤和寂静。演奏时,手指尽可能贴在琴键上,演奏出饱满柔和的音色,双手之间的衔接亲切而自由。这一部分为整首歌奠定了主调和音乐氛围,我们立刻可以感受到《六月船歌》并没有其他作曲家的船歌那样辉煌轻盈,而是透露出另一种独特的诗意。仿佛来到了俄罗斯一座清凉别墅的湖边,在湖光荡漾间聆听美妙的音乐,音乐与时空交织,让人分不清内外音乐的区别。正如柴科夫斯基自己所说,“当你在写一首器乐时,你怎么能表现出一些掠过你脑海的冷漠的感情呢?”?这纯粹是一个抒情的过程,一个灵魂的音乐告白,它饱含着人生的一切经历,通过音乐倾诉,就像抒情诗人用诗歌倾诉一样。“这类诗歌显示了柴科夫斯基音乐的另一种抒情而细腻的语言。与他其他大型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悲剧相比,《船歌》的悲伤是淡淡的,在宁静和柔和中,柴科夫斯基表现出另一种感觉。

中间的音乐B (C+D)转到了明亮开阔的G大调。乐曲简洁明快,与以往的音乐意境形成鲜明对比,将人们从宁静悠闲带入欢快的舞蹈氛围,描绘出人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的欢快场景,仿佛船桨在水面上拍打,溅起层层浪花。连续的切分音和弦伴奏使旋律轻快欢快。随着宽广高昂的旋律发展,气氛逐渐升温。通过对总谱的分析和听觉的感官体验,不难判断音乐已经发展到了整首歌的高潮部分。演奏时,旋律需要轻快连贯,兴奋有强烈的歌唱性,就像一首欢快的舞曲。显示了人们轻轻踩踏时马桶表面的晃动。在这段中,柴科夫斯基运用了平行三度、八度和弦、负七度和弦琶音等声音形式构成旋律,使音乐在不稳定中发展。切分音节奏的出现加重了音乐的短促,同时加大了渲染的力度,营造出“山在歌唱,谷在回应,风起水涌”的活泼欢腾的动态场景,直观地让人感受到高潮的到来。演奏这部分音乐时,要把握节奏的拍子点,结合踏板的使用,以轻松、舒适的方式使音乐饱满、坚定,但不能过于粗暴、沉重地演奏。通过控制声音,我们会逐渐促进一种震撼力。正如所承诺的,霍夫曼说:“通过真正正确的研究,演奏者可以决定在哪里安静地演奏,音乐的高潮在哪里,从而为使用他的想象力创造基础。”随着音乐的发展,我们可以意识到音乐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高潮的热烈欢腾使人暂时忘记了之前的宁静思绪,用动态的意象冲击静态的宁静,创造两个艺术形象的手法是柴科夫斯基经常使用的,这也是“柴科夫斯基特色”之一。通过音乐语言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美感的交汇中给人一种通透的快感,这是构成船歌独特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通过欢快的高潮可以看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基调几乎是以民间歌舞为主,音乐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俄罗斯民间舞蹈的特点贯穿了这一段的创作基调。他主张音乐之美建立在现实生活和深刻思想的基础上,所以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而闻名,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在段落的最后,利用琶音和弦的延音和声音的自然延伸与衰减,将宁静的音乐再次从容引出,回到之前的诗意意境。

最后是整首歌的再现部分(A '),在音乐的呼应下,开启了静谧而诗意的氛围。“原本抒情、平静的状态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基调留在记忆中,而中间部分的新素材可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造成更多的运动和震荡——一种心理失衡感,而现在再现了原本的音乐形象,立刻让人产生一种‘回归’感。”。而这种对称均衡的形式美给人带来了非常舒适的审美体验。回归后,柴科夫斯基利用中声部回声句的变化,对旋律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延伸,将原来的“独唱”变成了相应的“二重唱”,相互呼应,仿佛在交心,音乐内容更加饱满细腻,旋律韵味在相互呼应中起伏。与音乐原本的宁静相比,此时饱满丰满的旋律足以带给人听觉上的满足感和内心最向往的美好体验。所以在演奏时,要更加强调中音的唱法,合理安排指法,重视琴键,使旋律连贯流畅。同时与主位形成一个完整的长句,使两者流畅自如地衔接起来。音符多的时候,注意情绪:旋律上升的时候声音激昂,平静下来的时候声音低沉;特别重要的句子说得慢,不重要的句子说得快。通过完美的触键手法,从指尖“流淌”出深情的韵味,展现音乐的自然起伏和依然甜美优雅的意境。结尾部分就像一首精致美妙的晚歌,稀疏的主旋律,多彩的和声,描绘了夜幕降临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主题音的深沉饱满和顶音的明快质感造就了一深一浅、一明一暗两种音色,两者相辅相成,与低音形成稳定的声部,相互呼应,丰富的声级构成了迷人的送别曲。在一串低沉的旋律之后,音乐从低音区向上发展,连续的切分音节奏再现了船歌的节奏。最后,音乐以渐弱的琶音和弦结束。弹奏琶音时,音色要更轻、更细,高低音符的间隙随着声音的渐淡而逐渐模糊,有一种梦幻般的虚无感,模仿波光粼粼的湖面回归宁静,将精致的处理延伸到最后一个音符,最后结束泛音,营造出一种微弱的星光覆盖美丽夜空的音乐形象,仿佛天地人和谐统一,浑然一体。此时,小船似乎已经随着星光离去,消失在茫茫的远方,留下一片宁静的湖水和美丽的夜空。人在远方,却依然不愿回头...短短几分钟,《舟之歌》始终徘徊在看似不在的场景和情绪中,一种如流水般的清凉感贯穿整首歌,时而低沉。在钢琴独特的音色中,仿佛银边的音符在扇动翅膀,灵动而又不乏向上的激荡——艺术形象多变,放纵听者的思绪在琴弦勾勒出的无限空间中自由徜徉,激起人们长久以来隐藏的默契,触动心弦,使人忘却喧嚣与尘埃,享受超脱于物、忘却一切侮辱的极致体验。

虽然,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触摸到了历史和时代的脉搏,充满了俄罗斯深沉凝重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表达了人类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深刻体验,尤其是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第六交响曲,深刻地揭示了他深沉博大的气质,人们甚至称他为浪漫乐派中的“世界主义者”。但这首短小精悍的《船歌》却反映了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另一面,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这位音乐大师细腻敏感的诗人情怀。虽然《船歌》不属于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但柴科夫斯基将多声部音乐的和声进行与生动的节奏相结合,为音乐增添了多彩的魅力,使其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要掌握各种钢琴触键技术,还要把自己的音乐知识、情感、内心听觉以及对音乐审美的理性认识结合到钢琴演奏中去。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的“组件”到整体的“组装”来诠释音乐,从心底慢慢唱出旋律。“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平衡出现的时候,才是行为艺术达到巅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