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世纪的主食主要是面包和肉。猪和羊的脂肪是欧洲人的主要热量来源,会和面包一起吃。大都市的人们也可以享受远方的美食。欧洲饮食讲究酱。这种饮食方式其实起源于中世纪,一直保留至今。只是当代美食的味道比现代人的味道要浓很多。盐、蒜、辣椒等香料必不可少,甚至黑胡椒或藏红花等高档香料也用于富裕家庭的厨房。当时的酱料种类相当多,无论是将面包浸泡在液体中过滤制成的浓酱,还是用腌制食品、葡萄酒或酸葡萄汁调味的酱料。但是所有的酱都很浓。
欧洲人如此痴迷于酱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妥善保存食物的设备。大部分食材都不新鲜甚至快要腐烂。如果你不把它们捣碎,加入大量的香料,菜肴的味道将难以下咽。中世纪的农村,几乎一年四季都吃炖菜;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的烹饪方法逐渐增加,居民已经可以享受油炸或烧烤食物。中世纪的餐桌直接体现了主人的地位。家里越有钱,餐桌上的饭菜和调理方法就越丰富。刀叉的使用也是地位的象征,农民等底层民众只能用手拿食物。另外,当时的欧洲认为体液是决定体质的重要因素,体质也可以通过香料来提高。据说项圈旁边的管家会观察主人的颜色,调配相应的调料。
至于四面环海的日本,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利用原料本身味道的烹饪技术。另一方面,虽然欧洲在古罗马时期发展了多种多样的饮食文化,为上流社会的餐桌带来了丰富的菜肴,但古罗马的智慧在混乱的中世纪时代完全丧失,因此很难呈现中世纪欧洲食材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