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补天与还泪有什么寓意吗?

张爱玲曾经说过自己平生有三大恨:一恨鲫鱼刺多,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如今,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是以红楼梦真正结局无从知晓。

但幸好曹公早早留下了伏笔,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的收尾曲唱到: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繁华人间会回来,冤孽故事亦会继续做人们的谈资。只是故事里原来的人早已四散离场。孰善孰恶,情真情痴,终究葬于大雪之下,一生痴缠罪孽也随之湮灭,何等悲怆荒凉。

一、一场?还泪?情缘,勾出诸多冤枉官司

1、红楼梦的缘起

红楼梦的缘于一场报恩。当年女娲补天时,遗留了一块石头在人间,补天未用就此荒废人间。之后此石被僧道二人所述的红尘事吸引,凡心大动欲往人间。故此僧道二人便将其化为宝玉收入天庭,以待机缘入凡尘。

后此石得了神瑛侍者的职务,偶遇了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见其即将干涸便日日浇灌助其存活。后此草修得女体亦要随其入凡间,以报他的雨露之恩。因自身没有甘露,便要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赠他。这便是红楼梦里木石前缘的由来。

按说这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因缘与旁人无关,可是?还泪?这出戏只有两个人是唱不下去的。必要牵出了几个家庭血脉姻亲,才能得以相识。再者为其?还泪?,总要有缘由。先是赐了她一副优柔寡断的心思,再赠了他段段脂粉情缘,博爱心胸。

如此朝夕相对,患得患失,自然生出许多泪水来。两个人的情债也自然地扯出了一桩桩冤枉官司。

2、再多经营终究一笔勾销

诸多人被扯到了一场还报的因缘官司里,但众人并不知晓。自觉只要刻苦钻营小心依附总能从这场姻缘官司里谋求一二。所以木石情缘之外又生出了金玉良缘。各位太太、丫鬟、嬷嬷也混淆其中,使出浑身解数,以期押中的牌面如自己所料。

自己能手握一副好牌立于不败之地。可她们的苦心经营在司命簿上只不过是为了推动?还泪?报恩的进程。最终黛玉流尽了自己此生最后的泪水,得回天宫述职。而剩下的人继续留守人间,接受贾家即将败落的灾祸。

二、贾家的兴盛衰落,描绘出浮世众生像

1、兴盛时众人醉生梦死欲念高炽

初期的贾家门风也是高洁的,既通诗书礼仪也懂勤勉自强。只是品行再端正的人经历这富贵闲散岁月长了,听的阿谀奉承话多了,心性也就变得懒散自傲起来。一代坍塌下去,自是代代昏懦下去。从贾宝玉的父辈从?文?一代看去。

除了贾宝玉父亲贾赦,喜爱读书勤勉为官外,余下皆是不成材的。贾赦胞兄贾政,袭了爵位后便一味沉湎女色,不思谋划,最后连自己女儿都赔给别人,被折磨至死。堂兄弟贾敬,沉迷修仙炼丹,不问家事。

父辈如此,下一辈更是了不得。宝玉虽聪明却不好进学,贾珍只知道玩乐连扒灰的龌龊事都做下了,贾琏更是只在脂粉堆里打转。世人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是富贵荣华的日子,过迷了眼睛,压根看不到那一层去。

亦如王熙凤管家时向旁人抱怨,只是有个好看的架子,底子早已掏空了。可那又能如何,过惯了清贵日子如何能去清减。一旦做出裁减,家里的主子不适应,仆从也会生怨,更重要的是,颜面尽失。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

人的一生一旦给自己摆上谱,定上调性就很难改。所以凤姐为着维持家族和自己的往日光景,为了钱财迫害人命,逼死尤二姐,放下骇人的高利债。王夫人珍爱自己的儿子宝玉,出于对其的保护,随便磋磨他身边的女孩子,金钏、晴雯就是这般香消玉殒的。

虽然吃斋念佛,却满手血污。一群小姐、少爷也多半守着自己的天地不求也求不来发展。底下的奴仆、丫鬟也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脂粉糕饼、钱财地位。

乌眼鸡似的一定要分个高下。许是荣华富贵傍身久了得了这患得患失的病症,都想将一切抓紧手中好好享受,不愿失去这般的好光景,终致自己失了心性。他们被欲望蛊惑,更被欲望驱使。

2、衰落时命如草芥潦倒收场

家族兴盛时,门庭若市,车马不停。可一朝败落,全部做鸟兽散状,众人也从高高在上,跌落尘埃。黛玉死后,贾家的诸位长者相继离开。元妃骤然离世拉起了贾家衰败的序幕。原来的里子就已经孱弱,加上外来风雨,渐渐显出下世的光景。

连家仆都反叛了出去,偷盗主人财物。原来生活在园子里不知疾苦,如今也开始受世人冷眼相待,恶语磋磨。原来雷厉风行的凤姐身体也逐渐衰弱,再次主持丧仪时,因为银钱与自身权势衰落,尽然被仆从欺辱。

最终贾府抄家入狱,自己女儿都被卖掉了。原来那个神佛不怕的,也跪地祈求成了无助母亲。同样的王夫人费心经营拆散黛玉宝玉,打发了一堆丫鬟,结果自己唯一的儿子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争了一辈子,总让人觉得粗俗的连自己女儿都嫌弃的赵姨娘,只能眼睁睁看自己女儿远嫁,与其生离,没受过几天贾家福荫的她也下了大狱。这样的人与事不胜枚举。到这个时节放眼望去,尽都是伤心客。从富贵云端跌落,每个人都成了失败者,不论从前如何值得同情。

三、为何红楼梦被称为第三种悲剧

1、大观园里的美景瞬间覆灭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破坏给人看。这一点红楼梦自然做到了十分。一个园子里的女子都是自有自己的一股子风流,品行容貌各得其色,热热闹闹开满整个院落。从芙蓉、水仙到各色无名野花都有。包看客见到哪个女子都能品出新意来。

衣食用品更是既考究又精致,多年过去依旧令人心驰神往不断效仿。就这样这个富贵权势打造的黄金牢笼里便在眼前闪耀,但下一秒便被狠狠摔碎。那里居住的一群美丽如花的女子,在时光无情的流逝里枯萎凋零,毫无办法。

曾经络绎不绝的门客,逐渐远离,门庭冷落。那个贾家几代人经营出来的大观园美景,如镜花水月般消散。如果红楼只是描述了一户鼎盛人家的衰落,那么只会是篇人们听过便揭过的酸曲。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都不会少。

缘何动人,自是其中有血有肉的人与纠缠的情,让无数看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才可以动情。

2、众生像栩栩如生

看红楼里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其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他们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仿佛世间理不清的人情世故。每个登场的人物,也不是戏曲里涂个白脸为奸臣,涂个红脸为忠烈的。他们之中不乏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主子,但他们也有自身为父母,为人子的一面。

贾赦虽然对宝玉严厉,但是见到其诗文颇通时也忍不住夸赞。赵姨娘虽然心狠嘴毒,但她如此尖刻,只是为了能在贾家立足,保护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贾府里的众生像,不是戏台上的大花脸,只有单一的模样。

他们的样子,随着面对的人事变化而变化,立体而生动。你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生活中切实体会到的场景。自此,你才会随着他们的悲喜动情。

3、世间皆苦孽海浮生

红楼缘起一场还泪,为了了却这桩官司,一群人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只能走向命定好的结局。这其实也是一种隐喻,人们很难抗拒时代洪流对自己的影响。宝玉的父亲与宝钗都觉得这个时代的一等人必须要经世致用,全然不顾宝玉的自由天性,将他所喜爱的一切打压。

他们自然是以爱之名出发,结果却将宝玉越推越远。习惯作威作福的太太们也自然觉得,身边的年轻丫鬟是潜在威胁各种折辱。孰不知在男权之下,所有的女子都是被压迫欺凌而已,纵然万般挣扎也是徒劳无果。诸人最终走向自己既定的结局。

黛玉用死寻求了解脱,宝玉选择遁入空门舍弃一切去摆脱俗世对自己的磋磨。他们这些想要保持本性的人只能用这种惨烈的方式成全自己。

四、总结

红楼一梦,前段绮丽异常,后来孤独苍凉。这样的人与故事总是让人不胜感慨,先是用如花容颜,甜汤蜜水吸引你驻足品尝。最后,却扯着你不容你挪开眼睛地去看它枯萎衰败直至零落成泥碾作尘。虽则人生不乏如此,戏文话本多做这些情境。

为何人们依旧深陷故事里,亦如红尘翻滚不得解脱了?或许正如《心经》里的偈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所示的意思:去经历,去成就,去往彼岸,去成天上菩提。我们来尘世便是结一段尘缘,历一场劫难,了一桩官司,成一番修行。

参考文献:

《红楼梦》

《脂砚斋注红楼梦》

《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