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所谓音乐欣赏,是指以特定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等辅助手段,了解音乐的真谛,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而且,音乐活动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应。人们用音乐表达情感,用音乐享受生活。音乐能给人美感,使人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陪伴每个人走过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感受。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呢?

第一,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

1.音乐欣赏能力从培养孩子听声音开始,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第一,要培养孩子的“听”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来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识别和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变化,比如风声和雨声。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扇音、键音等;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比如拍手,跺脚等等。孩子从小就对听和辨别周围的声音感兴趣,对听音乐有积极的态度,初步形成重视听的习惯,从而在进一步的音乐欣赏活动中通过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对学习和其他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被动学习开始主动学习,于是在各种活动中有机地培养听力能力。

2.引起共鸣,自由感受,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因为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个孩子在音乐上得到发展,更是培养发现其他方面的潜力。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儿童可以在欣赏活动中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从而在音乐的情感中自由想象自己。我们不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肯定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达到培养自信心的目的。比如在《摇篮曲》的欣赏中,摇篮曲的旋律起伏不大,但比抒情长,节奏均衡,微微摇摆,速度慢,力度弱,音乐形象亲切温和。于是,我让孩子听音乐,感受“你觉得怎么样?”“你在梦里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享受。每次听完后,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看到姐姐妈妈抱着我在天上飞。”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和漂亮的糖果。“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美妙的想法。在我的鼓励和肯定下,平时不爱说话或缺乏自信的孩子逐渐参与到这样的欣赏活动中来,引起共鸣,感受自如。

二、创作音乐的表现形式,让孩子乐在其中,积极参与表演。

1.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让孩子随时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激活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天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欣赏,激发孩子听音乐的兴趣。比如说;早上,当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来到花园时,他们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供他们欣赏。当你离开公园的时候,你可以播放一些甜美的儿歌。久而久之,孩子对听力的兴趣会逐渐提高。

2.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听觉教育应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儿童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和体验音乐,从而表现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孩子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1)用生动的想象语言,引导孩子有目的地听音乐。在孩子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谈话,向孩子介绍作品的名称和内容,吸引孩子对作品意境的注意,让孩子知道听什么。同时,要求孩子欣赏。比如欣赏《狮子王》这首歌的时候,伴随着音乐,我问小朋友:“仔细听,谁在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欣赏力。(2)边听边启发孩子思考:比如通过《狮子王》的引导性对话和反复欣赏,孩子必然会以异常的兴奋和好奇在音乐中感受到某种东西。要启发孩子,让孩子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的过程就是对作品的思考、回忆和感受的过程。

3.充分利用情境,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力

音乐欣赏不能停留在声音好不好上。教师要根据情境引导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感受,让幼儿带着问题讨论,或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画面表现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表现音乐,让他们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音乐之外也有创作活动。

每一件欣赏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的艺术品,让孩子和孩子一起认真倾听,用情感体验美,创造美。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让孩子真正深入音乐的艺术殿堂。